[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海底电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3882.6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8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孔昕;王孙清;张杰;招聪;郑恒持;张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50/00;H02J50/12;H02J50/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水下 航行 海底 电站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海底电站系统,包括电站底座,于所述电站底座上分别布置用于将海底电缆中电能变换为交流电或直流电的充油耐压变电装置及用于向用电设备进行配电的充油耐压配电装置,所述充油耐压配电装置的对外接口分别为湿插拔接口、无线充电接口,在所述电站底座上布置带有声学定位信标的导引架,于所述电站底座及导引架上还布置多个用于精准引导水下航行器的光学引导设备,在所述电站底座上还布置用于与充电对象通信的水声通信换能器。本发明可以实现在海底对水下航行器提供电力补给,极大地减少水下航行器往返水面的频次,显著延长了作业时间,扩大了作业半径,提高了作业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电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为水下航行器的可充电电池提供中继供电的海底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水下航行器是可长期潜入水下,依靠自带能源、自主推进、遥控或自主控制,通过配置任务载荷执行作战或作业任务,能回收和反复使用的潜器。它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专用设备或武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考察、深海作业、打捞救生等领域,或者执行特殊的使命和任务等,在军事、科学、经济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水下航行器的主要发展技术为不依赖母船供电后,应保证水下航行器具有较大的水下续航力的能源技术。能源动力问题一直是水下航行器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是制约其各种性能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多数水下航行器采用电动力,电能来自所携带的电池组,容量有限,需频繁往返水面充电,工作效能低。因此,迫切需要在海底发展就近电力补给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海底电站系统,其可用于为水下航行器的可充电电池提供中继供电,增加其续航能力,减少水下航行器的运行维护。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海底电站系统,包括电站底座,于所述电站底座上分别布置用于将海底电缆中电能变换为交流电或直流电的充油耐压变电装置及用于向用电设备进行配电的充油耐压配电装置,所述充油耐压配电装置的对外接口分别为湿插拔接口、无线充电接口,在所述电站底座上布置带有声学定位信标的导引架,于所述电站底座及导引架上还布置多个用于精准引导水下航行器的光学引导设备,在所述电站底座上还布置用于与充电对象通信的水声通信换能器。
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
所述充油耐压变电装置包括互相串联的取电单元、变压模块及整流模块;
所述充油耐压配电装置包括用于接受充油耐压变电装置输送电能的配电单元,所述配电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充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单元电连接,所述充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单元均由站体监控单元监控;
所述声学定位信标分别布置于电站底座的角部及各导引架围合形成的带开口框架的角部;
所述光学引导设备由具有不同颜色的水下灯构成;
所述站体监控单元还分别与声学定位信标、水声通信换能器及光学引导设备电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单元为电磁感应式、磁谐振式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可以实现在海底对水下航行器提供电力补给,极大地减少水下航行器往返水面的频次,显著延长了作业时间,扩大了作业半径,提高了作业效能。
本发明通过配置变电模块和配电模块,通过输出切换可以灵活输出各种电制,满足多种水下航行器的充电需求,同时提供有线与无线两种充电方式,广泛匹配水下航行器,本发明中配电和变电装置均采用充油耐压结构,其减少了热量局部积聚,有利于散热,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充油耐压变电装置和充油耐压配电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3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