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老化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3426.1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1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叶聪;陈星;熊济方;汪绍文;石宏;黄诗;郁莹徽;许锐;黄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永伟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6***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测试模块 工控机 继电器控制电路 老化检测 电连接 多路负载 工作电流 主控制柜 测试柜 负载机 参数信息反馈 工作状态信息 参数信息 柜内设置 机电连接 老化过程 有效检测 质量管控 工控 采集 监控 | ||
1.一种自动老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柜、负载机柜和测试柜,所述测试柜内设置有多个待测试模块,所述负载机柜内设置有多路负载,所述多路负载与待测试模块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柜内设有工控机、继电器控制电路和CAN通讯模块,所述工控机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与所有待测试模块电连接,所有待测试模块均通过所述CAN通讯模块与所述工控机电连接,并将待测试模块的工作电流反馈至所述工控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老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柜包括上端开口的测试箱(101)、固定板(102)、连接板和顶板(103),所述固定板(102)盖设在所述测试箱(101)上端,所述固定板(102)的上表面设有顶针基板(104),所述固定板(10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转接板,所述固定板(102)的四周边角处分别设有导向杆(106),所述连接板的四周边角处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杆(106)的中部,并在沿着所述导向杆(106)上下运动,待测试模块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顶板(103)通过所述导向杆(106)支撑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且所述顶板(103)的四周边角处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导向杆(106)的顶端固定连接,多个待测试模块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顶针基板(104)与所述第一转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板分别与所述工控机和所述多路负载电连接,且当所述连接板向下运动至最底端时,所有待测试模块均与所述顶针基板(104)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老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定位板(107)和插接板(108),所述定位板(107)位于所述插接板(108)的上方,且二者的四周边角处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杆(106)的中部,并均可沿着所述导向杆(106)上下运动,所述定位板(107)上设有多个与待测试模块相匹配的卡口,待测试模块一一对应卡接在所述卡口内,所述定位板(107)上与所述卡口对应位置处设有供待测试模块向下穿过的第一开口,所述插接板(108)的上表面设有与待测试模块相匹配的多个插接座,所述插接板(108)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转接板,所有所述插接座均与所述第二转接板电连接,当所述定位板(107)向下运动并驱动所述插接板(108)运动至最底端时,待测试模块的连接座恰好与对应的所述插接座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板恰好与所述顶针基板(104)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老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07)上设有多个第一托盘(110)以及与所述第一托盘(110)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托盘(110)上的卡接板,所述第一托盘(110)滑动设置在所述定位板(107)上,并可与对应的所述卡接板(109)一同从所述定位板(107)的一侧抽出,每个第一托盘(110)上设有多个所述卡口,且所述卡接板(109)上与所述卡口对应位置处设有供所述待测试模块向下插入对应卡口的第二开口,当所述第一托盘(110)从所述定位板(107)的一侧完全推入时,所述定位板(107)恰好通过待测试模块上的连接座将待测试模块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卡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老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07)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托盘(111),所述第二托盘(111)设置在所述第一托盘(109)与所述定位板(107)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二托盘(111)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托盘(110),所述第二托盘(111)第一滑动设置在所述定位板(107)上,并可与设置在其上的所述第一托盘(110)一同从所述定位板(107)的一侧或另一侧抽出,所述第二托盘(11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的第三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34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工控设备电压电流的入侵检测方法
- 下一篇:引线集合装置和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