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伪码信令数据预处理与出行链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43419.1 | 申请日: | 2018-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1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雷方舒;赵祥;孙建平;温慧敏;郭继孚;张溪;朱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021;H04W4/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伪码信令 数据 预处理 出行 识别 方法 | ||
1.伪码信令数据预处理与出行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计算记录间隔时间、距离交通特征参数,进行冗余信令记录合并与异常记录剔除;
根据乒乓效应记录时间、距离、方向参数特征,设定阈值,有效识别乒乓记录并删除;
计算用户驻留质心,设定出行发生的时间、空间阈值,识别出行开始记录点;
所述驻留质心及识别出行开始记录点通过如下步骤进行:进行所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调研,获得最小出行距离阈值Dmin,其中最小出行距离为最大质心半径;按照各用户时间序列依次过滤信令记录,第1个记录点默认为质心点:
其中为质心,Pi为各用户时间序记录点,其中i=0,1,…,n;依次计算后续记录点到质心中心点距离di:
若距离di=Dmin,则质心加入新点:
若距离diDmin,则出行开始:
Porigin=Pi-1
其中Porigin为出行开始点,依次记录出行开始位置、时间;
设定用户驻留时间、空间阈值,识别出行结束记录点,完成一次完整出行的识别;
所述乒乓效应记录通过如下步骤识别,提出通过信令记录分组与分析组间闭环进而识别乒乓效应记录的算法:
a.将按时间排序后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相邻、相同经纬度的记录归为同组:
原始记录位置:xya,xya,xyb,xyb,…,xya,xya,xya,…
分组结果:
其中,xyi为经纬度位置组合,为所分位置组;
b.寻找经纬度位置组形成的位置闭环,所述闭环为两个位置组闭环或多位置组闭环:
xyA1=xyA2=xya
空间位置相同,则形成位置闭环;
c.计算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时间间隔,闭环内各位置组最远空间距离,以及闭环内各位置点改变的方向角:
△t=tA2-start-tA1-end
其中△αi=αi-αi-1
其中△t为形成闭环时间间隔,tA2-start为A2组开始时间,tA1-end为A1组结束时间;△dmax为闭环内各组最远空间距离,dxy为计算组间距离函数,△αi为两次记录方向改变夹角,αi为当前方向与正北向夹角,p为方向改变角为钝角的比例,n△α90°为方向改变角为钝角的总个数,ntotal为方向改变角总个数;
d.根据特定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调研,设定时间与空间阈值及方向改变夹角为钝角的比例阈值,将小于时间、空间阈值及超过比例阈值的闭环组记录删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伪码信令数据预处理与出行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信令记录与异常记录通过如下步骤识别:将各独立用户一天内的信令记录按照时间序列进行排序;依次计算同一用户相邻记录时间差与空间距离,进而计算用户移动速度=空间距离/时间差;将短时间间隔内空间位置不变的冗余记录进行合并;将用户移动速度超过城市限速的异常记录进行剔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伪码信令数据预处理与出行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行结束记录点通过如下步骤识别:所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调研,获得划分两次出行最小驻留时间阈值Tmin;已知当前用户处于出行状态,按照时间序列顺序依次过滤后续信令记录,计算当前记录与前一条记录空间距离△d,间隔时间△t:
△di=fd(Pi-1,Pi)
△ti=ft(Pi-1,Pi)
若△diDmin,则出行继续;
若△di=Dmin且△ti=Tmin,则出行结束:
Pdestination=Pi-1
开始计算下一个质心:
其中Pdestination为出行结束记录点,依次记录出行结束位置、时间;
循环以上过程,则可获得各用户完整的出行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未经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34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