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识别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43403.0 | 申请日: | 2018-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4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蒲进勇;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天清科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李志刚 |
| 地址: | 101108 北京市通州区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帘门 射频识别设备 驱动机构 第二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 开口 组件包括 壳体 活动门关闭 框架安装 两侧设置 预设位置 上端 申请 保证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识别设备。该射频识别设备包括壳体和两个卷帘门组件;卷帘门组件包括卷帘门、驱动机构、用于感应卷帘门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卷帘门位置的第二传感器和框架,卷帘门安装在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安装在框架上端;第一传感器安装在框架的上部,第二传感器安装在框架的下部;壳体的两侧设置两个开口,每个卷帘门组件包括的框架对应一个开口,且框架安装在对应的开口上。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保证活动门关闭或打开到达预设位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扫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射频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采用RFID技术的扫描系统一般工作在超高频段下,频段为920-925Mhz。采用RFID技术的射频识别设备在进行读取标记RFID标签的物品操作时,通过其天线发出的电磁波在极短的时间内激活RFID标签并为之赋能,同时进行数据的交换;目前,在工业洗涤行业应用射频识别的方法是在布草上缝制特制的专用RFID标签,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读取标签内包含的电子存储信息(EPC编码),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实现网络连接,与云端数据在线比对后获取布草的注册信息和数量,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化进行后续操作。此技术的优点为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非接触式信息采集,无需机械或光学接触,可非定向摆放,可单次超大数量超高速扫描,超高精度,超高抗干扰能力,标签体积小巧易安装、寿命长且性能稳定,同时采用云计算实现数据的上传、计算和反馈。
相关技术中的射频识别设备包括无线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该射频识别设备外壳中,外壳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活动门,工作时,需要关闭外壳上的活动门对无线射频识别天线发射的超高频电磁波进行屏蔽措施,防止超高频电磁波通过外壳上的开口造成外溢,导致非指定标签被误读,从而导致采集的数据错误。
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在活动门关闭或打开时,无法保证活动门关闭或打开到达预设位置,导致电磁波外溢或检测物品无法通过外壳上的开口。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保证活动门关闭或打开到达预设位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射频识别设备包括:壳体和两个卷帘门组件;
卷帘门组件包括卷帘门、驱动机构、用于感应卷帘门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卷帘门位置的第二传感器和框架,卷帘门安装在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安装在框架上端;第一传感器安装在框架的上部,第二传感器安装在框架的下部,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卷帘门离开感应区域时,第一传感器向驱动机构发送第一信号,以使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卷帘门向上移动,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卷帘门进入感应区域时,第二传感器向驱动机构发送第二信号,以使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卷帘门向下移动;
壳体的两侧设置两个开口,每个卷帘门组件包括的框架对应一个开口,且框架安装在对应的开口上。
可选地,框架上设有凹槽,当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卷帘门向下移动时,卷帘门的边缘包裹在凹槽中,以使壳体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第一传送装置安装在壳体内部,第一传送装置位于两个开口之间,以使第一传送装置驱动位于第一传送装置上的物品从一个开口位置移动至另一个开口位置。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中至少一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安装在壳体内壁的上端面上,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中至少两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分别安装在壳体内壁位于第一传送装置传动方向两侧的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天清科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蓝天清科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34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寻找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泄漏对消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