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矢量谐波预测量无源互调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0282.4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0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余雷;G·马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09 | 分类号: | H04B17/309;H04B17/382;H04L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矢量 谐波 预测 无源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矢量谐波预测量无源互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双工器一;双工器二。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利用矢量谐波预测量无源互调的方法。由于只需要一个信号发生器和一个功率放大器,本发明提供的单载波装置简易的优点非常明显。而且由于不需要信号合成,相比于传统的互调测试的3dB功率损耗得以改善,因此信号发生器及功率放大器只需要以前功率的一半。载波与三次谐波之间有巨大的频率间隔,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内使用的双工器结构也可以得到大幅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矢量谐波预测量无源互调的装置以及基于该装置的预测量无源互调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源互调通常指的是当两个或多个信号通过一个传输路径时,无源元器件上的非线性产生的失真。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是三阶互调产物受到较大重视,因为它靠近传输信号,因此可能会落进接收频带。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的噪声比将被降低,会影响所有的数据传输速率。由于失真不能在频率和技术上被滤除,因此需要较高的系统稳定性,所以要尽量避免无源互调的产生。
为此,现代移动通讯系统中的所有组件都需要设计出最低的PIM(无源互调)级别,而且必须进行测试。此外还需要在现场进行测试,以确保所有组件之间的正确安装和连接。测试标准按IEC62037-1,通常使用的+43dBm作为测试信号的功率。
图1为最常用的双载波测试原理图,两个正弦信号由信号源产生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再由3dB电桥合路到同一端口输出。隔离器有效地增加各输入端口的隔离以避免产生的互调反向被功率放大器放大。电桥合路两路载波功率,一半的功率通过一个端口被负载吸收并转化为热量。另一半的功率通过另一端口进双工器到测量端口。连接在测量端口上的被测件DUT产生的互调信号向前和向后传输,被测件DUT产生的反射信号经接收端的双工器而后可由频谱仪等仪器测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为避免无源互调的产生而搭建的测试系统。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简化测试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利用矢量谐波预测量无源互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源,用于仅产生一个正弦信号;
功率放大器,用于将信号源产生的正弦信号放大到相应幅值的功率,形成载波信号;
双工器一,双工器一的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功率放大器输出的载波信号的三次谐波作为基准信号通过双工器一的输出端一输入至矢量测试设备,功率放大器输出的载波信号还通过双工器一的输出端二输入至双工器二;
双工器二,双工器二的输入端与双工器一的输出端二相连,双工器二的测试端与被测件相连,双工器二的输出端连接矢量测试设备,载波信号通过输入端输入双工器二后,经由测试端被送至被测件,被测件产生的反射信号经由测试端反馈回双工器二后,由双工器二将反射信号的三次谐波通过输出端送至矢量测试设备。
优选地,所述矢量测试设备为矢量网络分析仪。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装置的利用矢量谐波预测量无源互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功率放大器将信号源产生的正弦信号放大到相应幅值的功率,形成载波信号;
步骤2、载波信号输入双工器一,由双工器一将载波信号的三次谐波作为基准信号分配到矢量测试设备,同时,双工器一将载波信号分配到双工器二;
步骤3、双工器二将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经由测试端分配到被测件,被测件产生的反射信号经由测试端反馈回双工器二后,由双工器二将反射信号的三次谐波分配到矢量测试设备;
步骤4、矢量测试设备比较反射信号的三次谐波与作为基准信号的三次谐波的幅度及相位后确定被测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02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