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应变式智能齿轮的差动自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0065.5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彬;丁晓喜;李泉昌;邵毅敏;揭达斌;钟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21 | 分类号: | G01M13/021;G01M13/028 |
代理公司: | 重庆憨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文科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应变 智能 齿轮 差动 编码 方法 | ||
1.一种基于应变式智能齿轮的差动自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应变式智能齿轮:在齿轮齿根根部均布Z个薄膜式的应变微型传感器,通过内嵌感知系统构建应变式智能齿轮;
b,获取局域应变响应矩阵X:齿轮实际啮合运转时,相邻轮齿与另一齿轮发生啮合时先后受到拉、压微应变并被局部的应变微型传感器感知,产生相应的局域强应变信号序列;
c,对齐应变位置矩阵D:给定固定齿数z或角度,依据应变编码对的相位延滞效应,通过相位位置矩阵实现相关应变对对齐,获取修正后的局域强应变矩阵;
d,短时应变矩阵C:基于齿轮啮合原理,通过设定局部啮合窗函数W提取每个齿根位置的局域强应变冲击,构造输出短时应变矩阵;
e,应变信息编码矩阵U:利用峭度完成对上述短时应变矩阵C的统计描述,获取应变信息的编码输出;
f,应变差动自编码序列y:基于轮齿啮合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上述应变信息编码矩阵U进行自差动编码输出,实现对轮齿的精确化描述,确定齿轮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变式智能齿轮的差动自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齿轮转动时第一个啮合的传感器H1位置作为位置起点,以转动方向相同的顺序定义其他传感器分别为H2,H3,…,Hi,…,HZ,其中Z为齿数,H1和H1+Δ,H2和H2+Δ,Hi和Hi+Δ等以此类推互成一组应变编码对,其中Δ为给定齿数差这里为向下取整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变式智能齿轮的差动自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Z个微型应变传感器H1,H2,H3,…,Hi,…,HZ获得的局域应变响应矩阵X:
其中Xi向量为传感器Hi所采集的应变信号序列,L为信号向量的长度,Xi=[xi(1) xi(2)... xi(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应变式智能齿轮的差动自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Xi+Δ向量为与传感器Hi近似成θ=180°位置传感器Hi+Δ所采集的应变信号序列,其中Δ为给定齿数差这里为向下取整操作;二者组成一个差动编码对矩阵Ei:
其中选择矩阵e表示选择操作,基于相位补偿原理,采用位置矩阵对齐,使Xi和Xi+Δ在不同位置啮合时产生同序强应变冲击,得到对齐应变位置矩阵Di|2×L:
其中Di为第i个齿根微型应变单元所对应的对齐位置矩阵,Pi为第i个齿根微型应变单元所对应的应变编码位置矩阵,表示位置补偿操作:
其中,Δ为给定齿数差λ是位置补偿点数这里fs是采样频率,fr是轴转频率,在上述对齐应变位置矩阵Di|2×L上进行局域强应变拾取,获取短时应变矩阵Ci|2×K:
其中W(m)为短时平移矩形窗,窗长为w+1,依据齿轮啮合原理可知:
其中α为窗宽增益系数,另外表示平移截取运算,其中dz是平移步长;其中k=0,1,2,…,K,K为应变矩阵列数,也即短时平移窗在应变信号平移步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00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