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蚁窝体催化吸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38919.6 | 申请日: | 2018-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4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根;张建国;胡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萍乡市群星化工陶瓷总厂 |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35/10;C04B35/622;C04B35/626;B01D53/86;B01D53/4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董超君 | 
| 地址: | 337027 江西省萍***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吸油剂 制备 催化 陈腐 硅酸盐 碳酸钙 高温环境 混合球磨 加水混合 含碳物 可循环 重量份 氧化铝 烘干 称取 粒径 练泥 配比 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蚁窝体催化吸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氧化铝45‑60份;硅酸盐5‑10份;含碳物20‑30份;碳酸钙20‑3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后混合球磨至粒径小于100μm后,加水混合均匀,进行练泥,然后陈腐10‑24小时;2)将陈腐后原料压制成型后静置1‑2小时后,烘干,在800‑1100℃的温度下烧结,烧结时间24‑36小时,空气中冷却即可;本发明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且可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蚁窝体催化吸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加工及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在原料的管道运输及尾气排放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些多余的油类杂质夹杂在其中。如:在原料的进气管道中,经常会使用压缩机来给原料气体加压,压缩机的机械泵中所使用的润滑油会在加压的过程中混入原料气体当中。这些混入的杂质,会导致后续生产过程所使用的触媒活性降低,显著降低生产效率,并会导致最终产品的杂质含量上升,降低产品的品质。因此,在原料气体参与反应之前,需要增加一道净化的程序,来去除管道中的润滑油。目前市面上的吸油剂,大多都是利用秸秆或木炭制备而成的,但是这种炭基材料在使用完一次之后,基本报废无法回收利用,大量的吸油剂的使用也会导致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且可循环利用的蚁窝体催化吸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可以处理夹杂着油污的气体原料,在吸收油污的同时,不降低催化吸油剂的效率,展现出良好的吸油性和催化效果,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并且在吸附气体中的油污杂质后,能够将达到饱和的催化吸油剂,通过清洗、煅烧和机械搅拌的方式去除表面的油污,实现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蚁窝体催化吸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氧化铝 45-60份;硅酸盐 5-10份;含碳物 20-30份;碳酸钙 20-30份。
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含钛物和/或含锆物 1-3份。
所述硅酸盐为高岭土。如湖南界牌高岭土、贵州高岭土、苏州高岭土。
作为优化,所述含碳物为活性炭、石墨、焦炭、炭黑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含钛物为二氧化钛、金红石、四氯化钛、偏钛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含锆物为斜锆石、碳化锆、锆英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蚁窝体催化吸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后混合球磨至粒径小于100μm后,加水混合均匀,进行练泥,然后陈腐10-24小时;
2)将陈腐后原料压制成型后静置1-2小时后,烘干,在800-1100℃的温度下烧结,烧结时间24-36小时,空气中冷却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高温下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将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与氧化铝和硅酸盐反应生成多孔成分的陶瓷基底,提高比表面积,提升其反应的接触面积。在高温下当含碳物和二氧化碳存在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由于在生成气体的过程中也是基底形成的时候,一氧化碳会促进形成基底的多孔结构,进一步的提升需要反应气体的接触面积,极大地促进反应速率,提升吸收油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萍乡市群星化工陶瓷总厂,未经萍乡市群星化工陶瓷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8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