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永磁磁阻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38890.1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4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世国 |
主分类号: | H02K21/14 | 分类号: | H02K21/14;H02K21/02;H02K1/24;H02K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4 重庆市巴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永磁 磁阻 电机 | ||
一种VPMRM可变永磁磁阻电机,包括定子,可移动的转子,使转子移动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PMRM电机设计在现有技术永磁转子上增加了一段磁阻转子,从而成为一种永磁电机和磁阻电机相结合的、而且磁链和电感参数连续可变的、机械式转矩自适应调速或智能控制调速的高性能永磁磁阻无刷电机(Variable Permanent Magnet Resistance Moteor);其中永磁转子的有效长度与定子铁芯长度相当,磁阻转子长度≤永磁转子,且相当于转子可轴向移动的距离,转子的总长度≤定子的2倍长;转子与轴之间设置有可使转子相对于轴移动移动的调节磁链的机构。本发明简单易行,综合性能高于现有技术相同成本的异步、同步或开关磁阻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需要变工况高速高效运行的永磁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驱动电机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关键的“三电技术”之一的电机,目前多数采用PMSM永磁同步电机、IM异步感应电机、和SRM开关磁阻电机,业内普遍认为:这三种电机各有优点和不足:永磁同步电机比功率高,调速性能好,运转平稳,但可能退磁,需要使用高等级稀土磁钢,适用于要求体积重量小,舒适性高的乘用车以及电动航空器等;异步感应电机鲁棒性好、但重量体积大、功率因数低,低速小功率运行效率较低,适用于要求功率大、车型大的机车;开关磁阻电机出现较晚,调速范围宽、可靠性高,但转矩波动较大,功率密度不及永磁同步电机,正在改进之中。目前永磁同步电机使用较多,为了获得较宽的调速范围,主要通过控制器对电机进行弱磁控制,由于直轴电感难以做大,弱磁效果有限且存在退磁风险。为了让永磁电机磁场可调,针对电机进行改进的尝试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案,如绕组连接可变、双转子机械调磁、增加电励磁等。增加电励磁后形成的永磁为主、电磁可调的混合励磁电机(hybrid excitation-magnet motor)包括:各种转子磁分路结构、与同步电机的组合的HESM、与双凸极磁阻电机组合的DSHM,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朝会等人编著的《混合励磁电机的结构和原理》一书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这些设计开始主要是为了解决使永磁无刷电机磁链可调的问题,由于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主要用于风电、航空航天等领域,未见报导商品化用于电动汽车之中。现有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把调速的问题主要交给了控制器。但是,不易退磁,比功率高,可恒功率变速,全工况效率占比高,运行平稳可靠的永磁电机仍然是孜孜以求的目标。
已公开的发明ZL2015101271912和ZL2017100009173提出了机械式直接转矩调磁变速的技术方案,高效区间占比大,与矢量控制弱磁相比,无直轴磁场导致退磁的风险因数,实际验证效果明显。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电机尚有不足之处。因为这种电机为了实现向高速变速,转子需移出定子以减弱磁链,这时定子将空出一段长度,这段长度的定子内没有对应转子,不输出功率,而且绕组的铜损也不会减少。此外,转子移出时电感变小,轴向产生抵抗移动的阻力,大小和绕组运行电流有关,不便于控制参数整定。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保留原技术方案的优点,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重新设计一种转子,这种转子不仅能在轴上移动以调节磁链,而且还能在弱磁时使定子及绕组得到充分利用。
本发明的思路:在原转子一端附加一段磁阻转子,起动时利用开关磁阻电机起步力矩电流比大,中低速增磁时磁阻转子退出气隙,让永磁转子占据全部或大部分气隙空间,主要输出电磁力矩;高速弱磁时使磁阻转子进入气隙,增加磁阻反应力矩,可望获得更好的高速性能。
发明内容
一种VPMRM可变永磁磁阻电机,包括定子,可移动的转子,使转子移动的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PMRM电机的转子在现有技术永磁转子上增加了一段磁阻转子,从而成为一种永磁电机PM和磁阻电机SRM相结合的、而且磁链和电感参数连续可变的、机械式转矩自适应调速或采用智能控制的高性能永磁磁阻无刷电机(Variable Permanent MagnetResistance Motor英文缩写记为VPMR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世国,未经杨世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8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