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液体流量计量控制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8800.9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5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田大志;李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高新区扬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8 | 分类号: | G01F1/58;G01F25/00;G05D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计壳体 电控阀门 底壳 液体流量计量 传感器板 发讯部件 控制组件 控制板 安装接头 一端设置 固定座 智能 流量计 规模化生产 液体出口管 液体进口管 一体化构造 集成应用 技术要求 输出端 校准 延伸 匹配 计量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液体流量计量控制组件,包括:底壳、控制板、流量计壳体和电控阀门,所述流量计壳体和控制板分别设置在底壳中,所述流量计壳体一端设置有延伸至底壳外侧的液体进口管接头,另一端设置有电控阀门安装接头,所述电控阀门设置在电控阀门安装接头上且输出端设置有延伸至底壳外侧的液体出口管接头,所述流量计壳体中设置有发讯部件,所述流量计壳体上设置有位于发讯部件上方的传感器板固定座,所述传感器板固定座上设置有与发讯部件对应的传感器板。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智能液体流量计量控制组件,一体化构造,在生产时已做好控制板和流量计的匹配和计量校准,降低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有利于集成应用和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加注流量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液体流量计量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加注精度,液体加注时依靠控制板和流量计的匹配进行流量的精确计量和控制。现有技术下,控制板和流量计的匹配一般是在计量现场进行匹配和计量校准,校准方法很难统一,精度难以保证。
控制器和流量计为不同厂家生产,流量计输出信号和控制器的接受信号有一定的匹配要求,对使用者的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和技术要求。现有技术下,双流量阀和流量计要分别采购及装配,不利于专用设备生产厂家的集成应用和规模化生产。流量计标定、双流量阀的控制都是独立的,不可通过通信的方式进行直接连接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液体流量计量控制组件,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高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便流量计标定和双流量阀的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液体流量计量控制组件,包括:底壳、控制板、流量计壳体和电控阀门,所述流量计壳体和控制板分别设置在底壳中,所述流量计壳体一端设置有延伸至底壳外侧的液体进口管接头,另一端设置有电控阀门安装接头,所述电控阀门设置在电控阀门安装接头上且输出端设置有延伸至底壳外侧的液体出口管接头,所述流量计壳体中设置有发讯部件,所述流量计壳体上设置有位于发讯部件上方的传感器板固定座,所述传感器板固定座上设置有与发讯部件对应的传感器板,所述传感器板与控制板线性连接而将流量脉冲信号传输给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电控阀门线性连接进行开闭控制。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盖板而形成防护壳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控阀门为双流量阀。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板固定座上设置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边缘采用螺钉穿过传感器板固定座而与流量计壳体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板位于密封罩内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通讯端口模块。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讯端口模块为无线通讯端口或者有线通讯端口。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有线通讯端口设置有延伸至底壳外侧的通信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延伸至底壳外侧的电源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讯端口模块与外部控制器或者电脑进行连接通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智能液体流量计量控制组件,极大简化了液体流量计量装置的构造,提高了流量计量装置的智能化水平,一体化构造,在生产时已做好控制板和流量计的匹配和计量校准,降低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有利于集成应用和规模化生产,可存储已标定的计量脉冲当量,通过与外部控制器、电脑等互联,获取控制组件的各种状态,可显著提高液体计量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高新区扬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高新区扬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8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