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智能药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7138.5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2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辇伟奇;陈敬志;唐万燕;许娜;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岸能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3/04 | 分类号: | B65D8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江文鑫;周婷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通道 进药通道 阻挡板 药品二次污染 出药通道 圆周运动 中转通道 连通 阻隔 智能药瓶 纵向布置 药瓶 倒出 实际需求 可转动 放入 过量 储存 | ||
本发明涉及药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智能药瓶,包括纵向布置的可做圆周运动的进药通道、用于储存单颗药品的可做圆周运动的储药通道、与进药通道固定连接的可转动的阻挡板以及与储药通道固定连接的可做圆周运动的出药通道;通过进药通道与储药通道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药通道与储药通道连通或阻隔;阻挡板设置有纵向布置的供药品通过的中转通道,通过储药通道与阻挡板之间的相对转动,储药通道与中转通道连通或阻隔;通过出药通道与阻挡板之间的相对转动,出药通道与中转通道连通或阻隔;实现了一次只出一颗药品,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倒出药品合适的量,防止因倒出的量过量再重新放入药瓶中造成药品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智能药瓶。
背景技术
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服用药物来实现疾病的治疗。
药瓶是用来盛装药物的容器,目前市面上的药瓶大都是直接通过将药物从药瓶的瓶口倾倒出来供患者服用,但这样的话,不易控制药物的具体的倾倒的量,如果倾倒过多,需要将多倒出的药物重新装回药瓶,容易造成药物的二次污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不便,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药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智能药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药瓶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智能药瓶,包括纵向布置的可做圆周运动的进药通道、用于储存单颗药品的可做圆周运动的储药通道、与所述进药通道固定连接的可转动的阻挡板以及与所述储药通道固定连接的可做圆周运动的出药通道;从上至下,所述进药通道、储药通道、阻挡板以及出药通道依序纵向布置;通过所述进药通道与所述储药通道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进药通道与所述储药通道连通或阻隔;所述阻挡板设置有纵向布置的供药品通过的中转通道,所述中转通道与所述进药通道错位布置,通过所述储药通道与所述阻挡板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储药通道与所述中转通道连通或阻隔;通过所述出药通道与所述阻挡板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出药通道与所述中转通道连通或阻隔。
进一步地,所述中转通道以及所述进药通道分别布置在所述阻挡板的转轴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出药通道与所述储药通道正对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板与所述进药通道通过卡位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结构包括与所述进药通道固定连接的插销以及形成于所述阻挡板上的凹槽,所述插销嵌入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储药通道设置在一块水平布置的转动板上,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出药通道固定连接,当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进药通道相对转动时,所述储药通道与所述进药通道连通或者所述转动板阻挡所述进药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智能药瓶还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形成有所述出药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防止药品二次污染的智能药瓶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出药通道与所述阻挡板相对位置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两个形成于所述转动板的弧形槽以及与所述下壳体弹性连接的球体,当出药通道与转动板相对转动时,所述球体可嵌入所述弧形槽;当球体嵌入一个所述弧形槽时,所述进药通道连通所述储药通道且所述储药通道与所述中转通道阻隔,当球体嵌入另一个所述弧形槽时,所述进药通道与所述储药通道阻隔,所述储药通道与所述中转通道连通且所述中转通道与所述出药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以所述转动板的转轴为对称轴,两个所述弧形槽对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岸能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岸能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7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