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带式干燥机物料粉尘连续出料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35110.8 | 申请日: | 2018-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6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雄;毛晓飞;杨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朗脉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3/24 | 分类号: | B65G53/24;B65G53/36;B65G53/34;B65G53/46;F26B5/04;F26B15/1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乔楠 |
| 地址: | 21314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干燥机 物料 粉尘 连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带式干燥机物料粉尘连续出料系统,包括物料缓冲罐、真空上料机、出料管、进气阀和上料阀,物料缓冲罐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机组连接,在真空管道的通路中安装排空阀和过滤器,过滤器位于排空阀与物料缓冲罐之间,打开排空阀,使物料缓冲罐处于常压状态,然后打开进气阀及上料阀,通过真空上料机收集物料缓冲罐中的物料,物料全部收集完成后,关闭排空阀、进气阀、上料阀,通过真空机组恢复物料缓冲罐的真空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每次循环切换排空阀及平衡阀的过程中,因压差气流的不断产生,对过滤器进行反吹扫,使得过滤器在每个循环阶段中都保恃过滤效果,大大提高了物料的干燥回收率,保证了真空机组连续运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带式干燥机物料粉尘连续出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真空环境下,水的沸点大大降低:例如在30mbar绝对真空下,水在24℃时就开始沸腾。真空带式干燥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高真空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加热板来给在运动皮带上面的物料传递热量,实现物料的干燥过程。在干燥过程中,溶剂急剧沸腾,干燥后的产品成泡沫块状。干燥后的产品经输送装置及粗粉后,到达物料缓冲罐。因物料缓冲罐是在常压及高真空状态下来回切换,且物料缓冲罐在输送过程中,仍有部分粉尘残留。这些残留在物料缓冲罐中粉尘在常压及高真空状态下切换压差下,不断被罗茨水环真空机组抽走。在长时间的连续生产过程中,即浪费了干燥后的物料,又容易对罗茨水环真空机组造成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带式干燥机物料粉尘连续出料系统,降低真空机组的故障率,提高物料的回收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带式干燥机物料粉尘连续出料系统,包括物料缓冲罐、真空上料机、出料管、进气阀和上料阀,物料缓冲罐的出料口与出料管的中部连接,进气阀安装在出料管的一端,出料管的另一端通过物料管与真空上料机连接,物料缓冲罐至真空上料机之间通过上料阀控制之间管路的通断,物料缓冲罐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机组连接,在真空管道的通路中安装排空阀和过滤器,过滤器位于排空阀与物料缓冲罐之间,打开排空阀,使物料缓冲罐处于常压状态,然后打开进气阀及上料阀,通过真空上料机收集物料缓冲罐中的物料,物料全部收集完成后,关闭排空阀、进气阀、上料阀,通过真空机组恢复物料缓冲罐的真空度。
进一步限定,真空机组同时通过主真空管路与真空带式干燥机连接,保持真空带式干燥机的真空度,物料缓冲罐的真空管道连接在主真空管路上并通过阀门控制物料缓冲罐的真空管道与主真空管路的通断,排空阀在该阀门与过滤器之间。
进一步限定,控制物料缓冲罐的真空管道与主真空管路的通断的阀门为平衡阀。
进一步限定,物料缓冲罐的进料口与真空带式干燥机之间还包括物料输送器和物料粉碎机,物料输送器的进口与真空带式干燥机连接,物料输送器的出口与物料粉碎机的进口连接,物料粉碎机的出口与物料缓冲罐的进口连接并通过出料阀控制两者之间的通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每次循环切换排空阀及平衡阀的过程中,因压差气流的不断产生,对过滤器进行反吹扫,使得过滤器在每个循环阶段中都保恃过滤效果,大大提高了物料的干燥回收率,保证了真空机组连续运行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机组,2.主真空管路,3.平衡阀,5.真空带式干燥机,6.真空上料机,7.集粉罐,8.出料管,9.物料输送器,10.物料粉碎机,11.出料阀,12.物料缓冲罐,13.上料阀,14.进气阀,15.真空管道,16.过滤器,17.排空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朗脉洁净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朗脉洁净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5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