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34517.9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发;刘兵;孙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163/10;C09D167/06;C09D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曹寒梅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涂层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复合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涂层材料包括:基材;底漆层,其形成于所述基材的表面;色漆层,其与所述底漆层相接触;以及面漆层,其形成于所述色漆层的与所述底漆层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底漆层的材料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树脂单体和助剂。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能够改善老化变色的问题,即使使用浅色系(例如:白色,浅绿色,浅粉色等)的复合涂层,同样可以改善变色老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表面涂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复合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外壳表面的涂层一般由PU(双组分)涂料制备而成,PU涂料(polyurethane)是聚氨酯涂料的统称,主要成分是含异氰酸酯基(-NCO)的甲组分(固化剂)与含羟基(-OH)的乙组分(主剂)所形成的混合树脂。通过一定时间加热促进-NCO和-OH反应交联固化形成漆膜,经喷涂后在终端设备外壳表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涂层存在老化变色的问题,尤其对于浅色系(白色,浅绿色,浅粉色等)的涂层,老化变色的问题尤为严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涂层材料,包括:
基材;
底漆层,其形成于所述基材的表面;
色漆层,其与所述底漆层相接触;以及
面漆层,其形成于所述色漆层的与所述底漆层相反的一侧;
其中,所述底漆层的材料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树脂单体和助剂。
根据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其中,所述基材包括塑料、金属、玻璃、陶瓷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其中,以所述底漆层的材料的总质量计,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加入量为10%~20%,所述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加入量为20%~30%,所述树脂单体的加入量为10%~20%,所述助剂的加入量为20%~60%。
根据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其中,所述助剂包括附着力促进剂、光引发剂、流平剂、活性稀释剂和分散剂。
根据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其中,以所述底漆层的材料的总质量计,所述附着力促进剂的加入量为1%~5%,所述光引发剂的加入量为3%~8%,所述流平剂的加入量为0.5%~1.5%,所述活性稀释剂的加入量为15%~30%,所述分散剂的加入量为1%~3%。
根据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其中,以所述色漆层的材料的总质量计,所述色漆层的材料包括:20%~30%的聚氨酯丙烯酸酯、10%~20%的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10%~20%的树脂单体、3%~8%的着色剂、1%~5%的附着力促进剂、1%~6%的光引发剂、0.5%~1.5%的流平剂、15%~30%的活性稀释剂、1%~3%的分散剂和0.5%~2%的紫外光吸收剂。
根据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其中,以所述面漆层的材料的总质量计,所述面漆层的材料包括:30%~4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10%~20%的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10%~20%的树脂单体、1%~5%的附着力促进剂、3%~8%的光引发剂、0.5%~1.5%的流平剂、15%~30%的活性稀释剂和1%~3%的分散剂。
根据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其中,所述树脂单体包括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包括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本公开的复合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基材和底漆层、色漆层以及面漆层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4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