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同步时钟产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34231.0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9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谋海;杨茂涛;黄瑞;陈浩;余敏琪;肖湘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67 | 分类号: | G06F30/367;G06F1/12;G06F17/1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胡君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同步 时钟 产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精度同步时钟产生方法,步骤包括:S1.构建卫星时钟和晶振时钟之间偏差的拟线性关系,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建模,得到卫星时钟和晶振时钟之间的偏差模型;S2.实时获取卫星时钟、晶振时钟的数据,对实时获取的数据使用偏差模型进行实时估计,得到晶振时钟的误差估计值,并对偏差模型进行更新;S3.根据步骤S2实时得到的晶振时钟的误差估计值产生所需的同步时钟。本发明能够实时产生高精度、高稳定的同步时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时钟同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高精度同步时钟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导航、定位和授时技术的全面发展,时间的精确应用已经从军工行业向民用基础领域拓展,虽然卫星导航系统有着良好的授时精度和广域的同步性能,但受到星历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失效时误差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微秒,而电力系统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对电网自动化同步时间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相量测量单元(PMU)中对时间精度的要求达到了微秒级,行波测距与行波保护对时间精度的要求高达纳秒级,电力系统中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电力系统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产生同步时钟:
1)使用卫星时钟结合晶振时钟产生同步时钟,即依据晶振信号累计误差大和卫星信号随机误差小的特点进行授时,采用卫星信号在线修正晶振信号的累计误差;
2)使用北斗卫星与GPS互为备用的授时方案,以提高同步时钟在某一种卫星信号失效后的稳定度;
3)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对卫星时钟信号进行监测,在卫星时钟非正常工作时改用恒温晶振授时,产生精度为1~3μs的同步时钟。
上述同步时钟产生方法可以产生较为精确的同步时钟,但各类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存在实时性不够、补偿方案复杂、样本数据异常处理或是误差模型的稳健性差等多种问题。为提高卫星时钟的稳定可靠性,有从业者提出增加数字锁相环改善卫星信号跟踪性能,利用恒温晶振提高卫星时钟授时的稳定度与精确度,但是该类方式,在卫星时钟失效时无法保证时钟精度,且基于锁相环控制仍然存在实时性较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方法简单、精度及稳定性高、实时性好且灵活的高精度同步时钟产生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精度同步时钟产生方法,步骤包括:
S1.构建卫星时钟和晶振时钟之间偏差的拟线性关系,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PLS)进行建模,得到卫星时钟和晶振时钟之间的偏差模型;
S2.实时获取卫星时钟、晶振时钟的数据,对实时获取的数据使用所述偏差模型进行实时估计,得到晶振时钟的误差估计值,并对所述偏差模型进行更新;
S3.根据步骤S2实时得到的所述晶振时钟的误差估计值产生所需的同步时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通过先构建卫星时钟与晶振时钟之间的非线性偏差方程,再将构建的所述非线性偏差方程转换为拟线性关系,得到卫星时钟和晶振时钟之间偏差的拟线性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卫星时钟与晶振时钟之间的非线性偏差方程为:
y=a+bk+ck2+εk (k∈N)
其中,y为卫星秒时钟与晶振秒时钟两者的偏差,a为初始偏差,d为每个晶振秒时钟间的漂移率,R为第1个秒时钟与UTC时钟的漂移,a+bk+ck2为第k个时刻晶振秒时钟的累计误差,εk为第k个时刻卫星秒时钟的随机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4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