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面贴合夹具及贴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3955.3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3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余立富;吴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许青华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贴合 下夹具 曲面显示屏 触摸屏贴合 顶升机构 固定曲面 夹具升降 曲面贴合 中间区域 上夹具 单独控制 气泡产生 贴合效果 周边设置 触摸屏 移动 显示屏 排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贴合夹具及贴合方法,其中贴合夹具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所述上夹具用于固定曲面触摸屏,所述下夹具用于固定曲面显示屏,所述下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和围绕第一夹具周边设置的第二夹具,第一夹具的下方设有第一顶升机构,用于带动一夹具升降移动;第二夹具的下方设有第二顶升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具升降移动。本发明将现有的下夹具分为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两个独立的夹具,可以单独控制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上升的高度,贴合时,使第一夹具上的曲面显示屏的中间区域先与曲面触摸屏贴合,然后使得曲面显示屏的边缘部分与曲面触摸屏贴合,可以使得贴合时气泡由曲面显示屏的中间区域向边缘充分排出,减少了气泡产生,贴合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曲面贴合夹具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目前主流的平面显示装置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两端显示效果差,视觉易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曲面显示装置应运而生,曲面显示装置是一种具有曲面屏的显示装置,相对于平面的显示屏幕,其朝用户方向包围的弧形设计可提供宽阔的全景影像效果,由于屏幕上任何一点与眼睛距离相等,无论屏幕中的物体出现在中心还是边缘,都不会发生变形,并且在近距离观看时还减少了视角距离不均匀的失真度,更能使观众全身心沉浸于精彩逼真的画面之中,给观众带来更真实更舒适的观感。
贴合制程乃是曲面显示装置的关键制程之一,目前实现曲面触摸屏和曲面显示屏之间贴合的夹具包括上夹具和位于所述上夹具正下方的下夹具,上夹具的下部形成有圆弧形凹面,下夹具的上部形成有圆弧形凸面,圆弧形凸面与圆弧形凹面可对合;将曲面触摸屏贴附在上夹具的圆弧形凹面,将曲面显示屏吸附在下夹具的的圆弧形凸面表面,将上夹具与下夹具相结合,使得曲面触摸屏和曲面显示屏相贴合。采用现有的曲面贴合夹具和贴合方法,由于下夹具是一体化设计,在贴合时,下夹具整体上升,曲面触摸屏和曲面显示屏之间容易产生气泡,即使贴合后持续加压脱泡,也不能充分排出中心区域的气泡,贴合效果差,显示画面与触控灵敏度产生负面的影响,而采用持续加压脱泡时较大的贴合压力也会来不利影响,影响产品品质,良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曲面贴合夹具及贴合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曲面贴合夹具,包括上夹具和位于所述上夹具正下方的下夹具,所述上夹具用于固定曲面触摸屏,所述下夹具用于固定曲面显示屏,所述下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和围绕所述第一夹具周边设置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的下方设有第一顶升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具升降移动;所述第二夹具的下方设有第二顶升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具升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具的下部设有用于吸附定位曲面触摸屏的上接触面,所述上接触面具有与所述曲面触摸屏弧度匹配的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接触面上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多个吸附孔分别与真空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的顶部设有用于吸附定位曲面显示屏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夹具的顶部设有用于吸附定位曲面显示屏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形成与所述曲面显示屏弧度匹配的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多个吸附孔分别与真空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贴合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顶升第一夹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顶升第二夹具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包括顶升驱动机构、顶升连接杆,所述顶升连接杆连接所述顶升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顶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升连接杆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夹具升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包括顶升驱动机构、顶升连接杆,所述顶升连接杆连接所述顶升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夹具,所述顶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升连接杆移动,带动所述第二夹具升降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39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