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32030.7 | 申请日: | 2018-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8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梅;韩友国;吴洪涛;姚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安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循环 耐久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装置,动力电池组系统与车载充电机通过电路连接,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装置设置用于慢充电的交流充电桩、用于快充电的直流充电桩、充放电及测试设备;在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的状态下,直流充电桩、充放电及测试设备分别通过线束与动力电池组系统连接,交流充电桩通过线束与车载充电机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时采用每进行两次慢充电,穿插一次快充电的方式;放电时,模拟NEDC工况进行放电,使测试更好地模拟了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且测试周期短、台架易于实现,所得循环耐久性结果更接近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简单有效,提高了循环耐久测试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测试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装置,还涉及该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组系统耐久性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工作性能和成本。一般用动力电池组系统的使用寿命作为衡量动力电池组耐久性的标准。业内通常认为,当动力电池组系统容量保持率低于80%时已达到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动力电池组系统循环耐久测试方法通常参考GB/T 31484-2015中的6.4条款进行,该方法中充电以厂家建议的方法进行标准充电,放电采取1C标准放电。
而车辆在实际使用中,充电时通常使用慢充桩和快充桩进行充电;行驶时,通常在市区、郊区以及高速等不同路况行驶,且放电电流随路况变化而变化,并非恒定。因此使用GB/T 31484-2015中的6.4条款进行动力电池组系统循环耐久测试时,充电电流曲线与放电电流曲线均脱离了实际情况。使用整车进行实际道路试验时,不仅成本高、测试周期长,还容易受实际路况等因素影响。
因此,探寻一种接近车辆实际使用情况、测试周期短、准确度高且简单有效的循环耐久测试方法,是目前动力电池组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装置,其目的是使测试更接近于车辆的实际使用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装置,所述的动力电池设置在动力电池组系统中,所述的动力电池组系统与车载充电机通过电路连接;所述的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装置设置用于慢充电的交流充电桩、用于快充电的直流充电桩、充放电及测试设备;在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的状态下,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充放电及测试设备分别通过线束与动力电池组系统连接,所述的交流充电桩通过线束与车载充电机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动力电池组系统完成充放电试验所需的低压线束和高压线束。
所述的动力电池组系统和车载充电机设置在恒温箱中。
所述的充放电及测试设备通过网线与电脑连接。
在动力电池循环耐久测试的状态下,所述的直流充电桩、充放电及测试设备分别通过CAN线与动力电池组系统交互连接,所述的交流充电桩通过CAN线与车载充电机交互连接。
所述的CAN线至少包括整车CAN线与快充CAN线;
当对动力电池组系统使用充放电及测试设备模拟放电时,整车CAN同时记录充放电设备及测试数据、动力电池组系统数据;
在使用交流充电桩进行慢充电时,整车CAN同时记录动力电池组系统数据、慢充原始帧数据;
在使用直流充电桩进行快充电时,整车CAN记录动力电池组系统数据,快充CAN记录快充原始帧数据。
快充原始帧数据、慢充原始帧数据使用PCAN工具进行记录。原始帧数据主要作为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故障的分析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2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