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辐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0376.3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9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侯猛;周海;于亚芳;王汉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18 | 分类号: | H04W52/18;H04W52/30;H04B17/11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辐射控制 毫米波 间隔距离 用户设备 申请 电磁辐射 毫米波产生 发射功率 发射效率 辐射功率 发射 辐射量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磁辐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与用户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所述间隔距离,调整所述用户设备发射的毫米波的等效通向辐射功率,使得发射的所述毫米波产生的电磁辐射满足最大允许辐射量。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磁辐射控制装置,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毫米波的发射功率和发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辐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规范包括毫米波,例如第三代合作项目(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规定的毫米波频段在美国有28GHz和38GHz,在欧洲有26GHz。但是,在用户设备发射毫米波时会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危害用户安全和健康,因此,美国联邦通讯管委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规定了电磁辐射的最大允许辐射量(maximum permissible exposure,MPE),只有在发射的毫米波产生的电磁辐射小于MPE情况下才能被允许。其中,发射的毫米波产生的电磁辐射与该毫米波的等效通向辐射功率密切相关,现有技术方案中,在满足最大允许辐射量的前提下,无法保障等效通向辐射功率,影响毫米波的发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辐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在保障用户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毫米波的发射功率和发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辐射控制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用户设备与用户之间的间隔距离;然后根据所述间隔距离,调整所述用户设备发射的毫米波的等效通向辐射功率,使得发射的所述毫米波产生的电磁辐射满足最大允许辐射量。通过按照用户设备与用户之间不同的间隔距离,调整发射的毫米波的等效通向辐射功率,从而在保障用户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毫米波的发射功率和发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从预设的目标校准表中查找与所述间隔距离对应的功率值,其中,所述目标校准表包括所述间隔距离与所述功率值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用户设备发射的所述毫米波的所述等效通向辐射功率调整到所述功率值,从而保障在该间隔距离下用户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用户产生影响。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发射的所述毫米波产生的电磁辐射满足最大允许辐射量的前提下,当间隔距离变大时,可以提高用户设备发射的毫米波的等效通向辐射功率,从而提高毫米波的发射效率。当间隔距离变小时,可以降低用户设备发射的毫米波的等效通向辐射功率,保障用户不受电磁辐射的影响。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首先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发射所述毫米波所使用的天线,然后根据所述发射所述毫米波所使用的天线,从预设的多个校准表中选取所述目标校准表,从而实现调整等效通向辐射功率的精确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由于在5G应用中发射毫米波所使用的天线会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而变换,天线的不同,其产生的电磁辐射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可以预先配置用户终端的所有天线中每个天线对应的校准表。在实际应用的网络环境中,可以首先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天线中每个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发射所述毫米波所使用的天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预设距离范围内,通过测距传感器测量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用户之间的所述间隔距离。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按照预设周期测量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用户之间的所述间隔距离,并将每次测量的间隔距离上报给用户设备的核心处理器进行处理。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获取经过多次测量得到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用户之间的多个测量距离;将所述多个测量距离的平均值作为所述间隔距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辐射控制装置,该电磁辐射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用户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和功能,由硬件/软件实现,其硬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0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