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探针检测的漏水溢水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30190.8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5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润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凯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均钦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水 探针 溢水报警 电源模块 控制模块 三极管 无线传输模块 声控模块 应用终端 信号输出端 探针检测 蜂鸣器 负极 报警系统 发送信号 发送信息 基极连接 警报声音 提醒用户 正极连接 发射极 集电极 触发 响声 溢水 警报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探针检测的漏水溢水报警系统,包括漏水溢水报警模块、声控模块、电源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应用终端和控制模块,漏水溢水报警模块产生的警报声音触发声控模块,声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无线传输模块发送信号到应用终端;漏水溢水报警模块包括探针、三极管、蜂鸣器,探针包括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第一探针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探针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蜂鸣器连接到电源模块的负极;这种报警系统在检测到漏水溢水情况时就会发出响声警报,并及时发送信息到应用终端提醒用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漏水溢水报警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探针检测的漏水溢水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某些需要保持干燥的环境,例如家庭、商铺、工厂、仓库、车间、公司等,如果发生漏水或者溢水现象,并且没有及时发现,就很容易导致室内积水,严重的话,还会造成经济财产的损失。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水管老化的原因导致水管轻微或者大量的漏水;另一种是由于人为忘记关闭水龙头而导致的,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造成室内的设备损坏,无法正常地工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探针检测的漏水溢水报警系统,漏水溢水报警模块在检测到漏水溢水情况时就会发出响声警报,用户的应用终端也会接收到漏水溢水的信息。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探针检测的漏水溢水报警系统,包括漏水溢水报警模块、声控模块、电源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应用终端和控制模块,所述漏水溢水报警模块产生的警报声音触发声控模块,所述声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发送信号到应用终端;
所述漏水溢水报警模块包括探针、三极管、蜂鸣器,所述探针包括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所述第一探针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探针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蜂鸣器连接到电源模块的负极。
进一步,还包括基极保护电阻,所述第一探针通过基极保护电阻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
进一步,还包括集电极保护电阻,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集电极保护电阻连接到电源模块的正极。
进一步,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于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蜂鸣器之间。
进一步,所述三极管为S8050。
进一步,所述探针为铁条。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为9V直流电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探针检测的漏水溢水报警系统,漏水溢水报警模块中的第一探针与第二探针本来是断开的,当第一探针与第二探针都被水浸泡时,第一探针与第二探针接通,这时候三极管的基极与电源的正极接通,而且三极管的集电极也是与电源的正极接通的,这时候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都处于高电平,三极管导通,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起到提醒用户出现漏水溢水的情况;并且蜂鸣器发出的声音,触发系统中的声控模块,声控模块向控制模块发送触发信号,控制模块接着向无线传输模块发送信号,最后无线传输模块将信号传送到应用终端上,这样用户就能及时知道出现漏水溢水的情况,从而用户就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制止这种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探针检测的漏水溢水报警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探针检测的漏水溢水报警系统的漏水溢水报警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凯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凯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30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