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合玻璃面板组件和检测层合玻璃面板组件上隐藏折射率特征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8819.5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3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D·G·梅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27/30;B32B3/06;B32B33/00;B32B37/02;B32B38/14;B32B38/00;B32B41/00;C03C2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邓雪萌;王丽辉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面板 组件 检测 隐藏 折射率 特征 方法 | ||
一种制造具有内玻璃层和外玻璃层的层合玻璃面板组件的方法,包括:掩蔽内玻璃层的主表面的指定区域,从而限定折射率特征件,并且将第一遮光层印刷到内玻璃层的主表面上,使得第一遮光层不存在于折射率特征件上。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印刷第一遮光层之后取消对折射率特征件的掩蔽,然后将第二遮光层印刷到外玻璃层的主表面上。主表面覆盖折射率特征件或与其重叠,使得人类观察者不能透过外玻璃层看到折射率特征件,但可以使用控制器和机器视觉逻辑透过外玻璃层检测到折射率特征件。本文还描述了具有折射率特征件的玻璃面板组件,以及用于制造玻璃面板组件的系统。
引言
车身被配置为容纳并支撑挡风玻璃、天窗、侧车窗和后车窗,以及其他玻璃面板。例如,机动车辆的挡风玻璃可以由多层层合玻璃构造而成。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层可以夹在透明玻璃层之间,内部PVB层将玻璃层粘合在一起,同时形成对外来石块或道路碎石的屏障。然后将传感器、支架、紧固件和挡风玻璃模制件形式的硬件与挡风玻璃集成在一起以形成挡风玻璃组件。在制造过程中可以使用机器视觉系统以助于精确定位此类硬件。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一种制造层合玻璃面板组件的方法。该面板组件具有内玻璃层和外玻璃层。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该方法包括掩蔽内玻璃层的指定区域以限定折射率特征件,然后在内玻璃层上形成第一遮光层,使得第一遮光层不形成在折射率特征件上或上方。然后取消掩蔽折射率特征件。在外玻璃层上形成第二遮光层以覆盖指定区域或与其重叠,使得折射率特征件对外部视角而言是隐藏的,即人类观察者不能透过外玻璃层看到该折射率特征件。
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光和视觉系统确定隐藏折射率特征件的位置,然后使用该确定的位置将硬件部件连接到内玻璃层。硬件部件可包括支架和/或多个紧固件,例如后视镜组件支架和用于将传感器壳体安装到玻璃面板组件的挡风玻璃变体上的紧固件。
确定隐藏折射率特征件的位置可以包括使用具有至少250流明的强度或亮度的光照射隐藏折射率特征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隐藏折射率特征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圆形区域或点,而不是将本公开限制为这种形状。
还公开了一种层合玻璃面板组件,其包括内玻璃层和外玻璃层。
内玻璃层具有第一主表面,在第一主表面上形成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不存在于指定区域上,指定区域由此限定折射率特征件。外玻璃层具有第二主表面和第二遮光层。第二主表面覆盖折射率特征件或与其重叠,使得折射率特征件被有效地隐藏,即,即人类观察者不能透过外玻璃层看到该折射率特征件。当用高强度光照射玻璃面板组件时,随后可通过控制器使用机器视觉逻辑检测到隐藏折射率特征件。
隐藏折射率特征件可以位于玻璃面板组件的上中心位置。玻璃面板组件可以实施为挡风玻璃组件,在这种情况下,组件还可以包括安装到内玻璃层的后视镜组件和/或传感器壳体。
另外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层合玻璃面板组件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机器人,其具有可操作以收集隐藏折射率特征件的像素图像的相机;光源,其位于临近面板组件处并配置为输出至少250流明的光;和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机器人通信,具有视觉系统逻辑,并配置为在由光源照亮挡风玻璃组件之后,使用视觉系统透过外玻璃层确定隐藏折射率特征件的位置。控制器还配置为命令机器人使用该确定的位置将硬件部件连接到内玻璃层。
机器人可以包括末端执行器,该末端执行器配置为附接支架或多个紧固件作为硬件部件。
结合附图,从下述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中,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机动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该机动车辆具有带有遮光材料的层合玻璃面板组件和如本文所公开的内容而构造的隐藏折射率特征件。
图2是图1中示出的示例性面板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A是图1和图2的面板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8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