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带电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8577.X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0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周舟;龚尚昆;周挺;吴俊杰;万涛;冯兵;黎刚;彭琳峰;魏加强;常燕;王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36 | 分类号: | G01N29/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10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 绝缘油 水分 含量 带电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带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荡频率计数器、油样恒温检测腔及晶振;
所述晶振,表面涂有亲水涂层,安装在所述油样恒温检测腔内,用于产生振荡频率并传送到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
所述油样恒温检测腔,内部安装有所述晶振,用于盛装电气绝缘油;
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与所述晶振连接,用于记录晶振产生的振荡频率,根据所述晶振产生的振荡频率的变化及质量算法获取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所述振荡频率包括晶振的初始频率和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
其中,所述晶振为AT切双面被聚酰亚胺的石英晶体谐振片;
所述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带电检测装置还包括:前置管道,所述前置管道与所述油样恒温检测腔连接,用于输送电气绝缘油并确保所述电气绝缘油的温度恒定;
所述前置管道上安装有油样恒温检测器,所述油样恒温检测器用于检测电气绝缘油的温度;
所述前置管道上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控制电气绝缘油进入所述前置管道;
所述前置管道与取油样管道连接,所述取油样管道用于常规取油样,并向所述前置管道输入电气绝缘油。
2.一种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带电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油样恒温检测腔,根据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所述晶振的初始频率;
采用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
根据所述初始频率及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采用质量算法计算并得到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
3.一种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带电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前置管道,并确保电气绝缘油在所述前置管道内温度恒定;
将温度恒定的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油样恒温检测腔,根据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所述晶振的初始频率;
采用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
根据所述初始频率及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采用质量算法计算并得到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
4.一种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带电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前置管道,通过所述油样恒温检测器检测所述前置管道中的电气绝缘油的温度,确保电气绝缘油在所述前置管道内温度恒定;
将温度恒定的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油样恒温检测腔,根据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所述晶振的初始频率;
采用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
根据所述初始频率及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采用质量算法计算并得到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
5.一种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带电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阀门的开关,将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前置管道,通过所述油样恒温检测器检测所述前置管道中的电气绝缘油的温度,确保电气绝缘油在所述前置管道内温度恒定;
将温度恒定的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油样恒温检测腔,根据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所述晶振的初始频率;
采用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
根据所述初始频率及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采用质量算法计算并得到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
6.一种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带电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取油样管道中存在电气绝缘油,所述阀门开启,将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前置管道,通过所述油样恒温检测器检测所述前置管道中的电气绝缘油的温度,确保电气绝缘油在所述前置管道内温度恒定;
将温度恒定的电气绝缘油注入所述油样恒温检测腔,根据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所述晶振的初始频率;
采用所述振荡频率计数器,记录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
根据所述初始频率及水分吸附平衡状态后的晶振的频率,采用质量算法计算并得到电气绝缘油水分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85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