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水质便携式远程监测仪及水质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26187.9 | 申请日: | 2018-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 发明(设计)人: | 严如强;杨建勇;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G01N33/18;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红梅 |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模块 监测模块 远程测量 分光光度测量 控制显示模块 数据存取模块 多功能水质 远程监测仪 水质监测 多通道 监测仪 测量 远程实时监测 测量步骤 测量数据 存储数据 读写数据 盒体内部 实时动态 实时控制 双向连接 现场测量 数据处理 上位机 盒体 减小 电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水质便携式远程监测仪及水质监测方法,监测仪包括盒体、多通道分光光度测量COD模块、数据存取模块、GPRS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测量监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控制显示模块,多通道分光光度测量COD模块和电源模块设置于盒体内部,数据存取模块与控制单元和上位机连接,所述GPRS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控制单元和远程测量监测模块连接;远程测量监测模块与GPRS无线传输模块连接,并进行数据处理;电源模块为监测仪提供电源;所述控制显示模块与控制单元双向连接。本发明实时控制显示测量数据,简化测量步骤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永久无限存储数据,实时动态读写数据,实现现场测量及远程实时监测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装置和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水质便携式远程监测仪及水质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化学需氧量(COD)能反映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化学需氧量的测定传统方法一般采用化学方法,主要采用重铬酸钾标准法、库仑滴定法,根据水质氯离子浓度的不同其监测方法也不同,淡水一般使用重铬酸钾法、酸性高锰酸钾法,海水使用碱性高锰酸钾法。但这些传统方法都存在试剂用量大,二次污染严重、测试时间长、操作步骤繁杂的缺点,已不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
COD测量的分光光度测量法是在重铬酸钾标准法的测量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区别在于不使用硫酸亚铁铵滴定重铬酸钾,而是使用吸收光谱原理,根据溶液内Cr3+以及Cr6+离子含量多少,分别采用波长420nm以及620nm多通道光路测量COD浓度在3-150mg/ml、20-1500mg/ml以及1000-15000mg/ml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因此依据所得吸光度工作曲线,可以表示出水样中化学需氧量。分光光度测量法是重铬酸钾标准法的一种改进,节省试剂,操作方便。但分光光度测量容易受到溶液温度、浊度、PH值、氯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干扰,而传统去除这些干扰因素的手段显得异常复杂,如何简便有效的减小无关因素对COD测量精确度的影响对COD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现存的基于分光光度法的水质COD监测仪一般需要配套相应生产公司的专用试剂,因此功能单一,在不同测量环境下的兼容能力很差,测量速度及精度有待提高,且仪器价格昂贵、体积巨大不便于携带、仅提供线上测量缺乏数据动态存取与离线处理、仅支持现场测量不支持远程测量监测,操作步骤复杂不便于实际应用。故如何实现集多功能、价格低廉、数据动态存取与离线处理、现场测量与远距离监测、测量简单精确、快速便携于一体是水质监测仪器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水质便携式远程监测仪及水质监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与应用存在的上述问题,扩展水质监测仪功能,改进水质监测仪对多种环境的适用性及兼容性,实现数据动态存取与离线处理,现场测量与远距离监测、测量简单精确,设计仪器方便携带,价格低廉,使得水质监测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水质便携式远程监测仪,包括盒体、多通道分光光度测量COD模块、数据存取模块、GPRS无线传输模块、远程测量监测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控制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试管固定装置,试管固定装置穿过盒体顶板深入盒体内部,并固定在盒体底部,试管固定装置上端开口,装有待测试剂的试管放置在试管固定装置内;
所述多通道分光光度测量COD模块设置于盒体内部,其包括测量装置、控制单元、信号调理放大电路和多通道ADC转换模块,测量装置输出与信号调理放大电路的输入连接,信号调理放大电路的输出经多通道ADC转换模块与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入连接,控制单元的PWM控制模块输出与测量装置的一个输入连接;控制单元外接RTC模块和晶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61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