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制备锂电负极材料炭包硫化亚铁纳米颗粒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5728.6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4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盛赵旻;李娜娜;黄欢;甘祖忠;赵文杰;田皓良;顾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6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亚铁 纳米核壳颗粒 电极材料 负极材料 纳米颗粒 原位制备 高温区 管式炉 炭包 载气 锂电 电子蠕动泵 立式管式炉 锂离子电池 产业应用 惰性气体 核壳颗粒 连续制备 纳米团簇 收集产物 一步合成 原料溶液 喷射器 热分解 称取 出管 可用 硫源 喷入 碳包 铁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制备锂电负极材料炭包硫化亚铁纳米颗粒的方法,称取铁源、硫源和碳源,以惰性气体为载气,将原料溶液通过电子蠕动泵输入到立式管式炉内部的喷射器,喷入管式炉高温区,原料热分解形成纳米团簇,并随载气被带出管式炉高温区,随即可在管式炉尾部收集产物,得到碳包硫化亚铁纳米核壳颗粒。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纳米核壳颗粒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核壳颗粒一步合成,连续制备易于操作,在电极材料产业应用方面均具有广阔前景,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学领域,涉及一种纳米材料,具体来说是一种原位制备锂电负极材料炭包硫化亚铁纳米颗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材料因其具有大比表面积、柔韧性及高机械强度等特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受的重视。具有掺杂元素(如硼、氮、磷、硫等)的碳纳米材料,由于其可形成类似于p型或n型结构,可以有效地吸附电荷或提供活性位点,同时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将其应用于相关电子器件材料或电池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研究较多的硫掺杂碳材料包括活性炭、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石墨烯等,通过对材料表面引入含硫官能团或者直接引入掺杂结构,提升了材料的相关性能。硫掺杂石墨纳米球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可使电池材料具有更高的锂嵌入量和很好的脱锂可逆性,以保证电池的高电压、大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然而,在以往的制备工艺中,反应步骤繁琐,同时得到的产品比表面积和石墨化不能兼顾,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环保的炭包硫化亚铁纳米颗粒显得尤为重要。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Hyeon Ji Yoon 等人在《ACS Applied EnergyMaterials》DOI: 10.1021/acsaem.8b00258上发表的“Sulfur-Doped CarbonNanotemplates for Sodium Metal Anodes”(硫掺杂碳纳米管用于钠金属负极的运用)一文中提及到一种制备硫掺杂多孔碳的方法,即将已制得的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浸泡于叔丁醇中进行水溶剂置换,在-50℃的温度将其冻干,之后将该物质置于800℃高温管式炉中煅烧,获得前驱体。随后将获得的前驱体与硫混合后再次放入有氩气保护的高温炉中煅烧制得含硫掺杂结构的多孔碳管。由于其制备过程需要在管式炉中长时间高温煅烧,这制约了硫掺杂碳纳米材料的连续化和大规模生产,也不利于将该种方法实现工业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制备锂电负极材料炭包硫化亚铁纳米颗粒的方法,所述的这种原位制备炭包硫化亚铁纳米颗粒的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掺杂石墨球需要长时间的高温煅烧,以及过程冗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制备锂电负极材料炭包硫化亚铁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比称取铁源、硫源和碳源,所述的铁源、硫源、碳源的质量比为1:1:20~40:10:1;
2) 以惰性气体或者氮气为载气,将步骤1)的原料溶液通过电子蠕动泵输入到立式管式炉内部的喷射器,然后喷入管式炉高温区,所述的立式管式炉的反应温度为500~1300℃,原料热分解形成纳米团簇,并随载气被带出管式炉高温区,随即可在管式炉尾部收集产物,得到碳包硫化亚铁纳米核壳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的铁源为羰基铁,所述的硫源为二硫化碳、噻吩或硫氰酸铵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碳源是丙酮、乙醇或甲醇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流速为16~160升/小时。
进一步的,所指的反应溶液通过电子蠕动泵输入,输入速度为10~240毫升/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5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