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最前脉冲的复杂体制雷达全脉冲数字产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23641.5 | 申请日: | 2018-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8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姚金宝;肖鹏;赵亮;刘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夏琴 |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冲 复杂 体制 雷达 数字 产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最前脉冲的复杂体制雷达全脉冲数字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将雷达信号脉冲序列中的第一个到达脉冲定义为该雷达信号最前脉冲,寻找模拟场景中最先到达的雷达信号最前脉冲;步骤2,将最先到达雷达信号最前脉冲的描述字参数保存到待输出的交错脉冲列表中,计算生成交错脉冲;步骤3,更新雷达信号最前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步骤4,针对雷达信号传输延迟时间,修正雷达信号最前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步骤5,更新雷达信号最前脉冲的PDW参数;步骤6,动态计算完成全脉冲数字生成;
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步骤31,根据其中,k为当前脉冲编号,k∈{0,1,…,∞},k=0时对应雷达信号j的最前脉冲;TOAj,0为第0个可能到达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即雷达信号j的最前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TOAj;TOAj,k+1、TOAj,k分别为第k、k+1个可能到达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PRIj,k为第k、k+1个可能到达的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持续迭代计算雷达信号j下一个可能到达的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TOAj,k+1;步骤32,验证计算的TOAj,k+1是否满足迭代条件,当雷达天线扫描方式为跟踪时,迭代终止条件为
TOAj,kTOAj,k+1,
当雷达天线扫描方式为圆扫时,迭代终止条件为
当雷达天线扫描方式为扇扫时,迭代终止条件为
或
其中,Tj为雷达信号j所对应的雷达天线扫描周期、Wj为雷达信号j所对应的波束宽度、aj,1为雷达信号j所对应的扇扫起始角度,aj,2为雷达信号j所对应的扇扫终止角度,直至满足迭代终止条件,获得更新后的雷达信号最前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
所述步骤5中,所述更新的PDW参数包括载频RFj,脉冲重复周期PRIj,脉冲宽度PWj、脉冲幅度PAj,所述载频的更新过程为RFj′=RFj+ΔRF×Rand(-1,1),所述脉冲重复周期的更新过程为PRIj′=PRIj+ΔPRI×Rand(-1,1),所述脉冲宽度PWj不变,所述脉冲幅度的更新过程为
其中,TOA′j,RFj′、PRIj′,PWj′、PAj′分别为更新后的雷达信号j的最前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载频、脉冲重复周期、脉冲宽度、脉冲幅度,RFj、PRIj,PWj、PAj分别为更新前的雷达信号j的载频、脉冲重复周期、脉冲宽度、脉冲幅度,Rand(-1,1)表示在[-1,1]范围内产生的随机数,Patten为雷达信号在自由空间传输中信号功率衰减,S为雷达与雷达探测目标之间的距离;y(x)表示雷达天线方向图数据,x∈[-180°,1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最前脉冲的复杂体制雷达全脉冲数字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步骤11,将雷达信号脉冲序列中的第一个到达脉冲定义为该雷达信号的最前脉冲,所述最前脉冲的描述字参数包括最前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TOAi、载频RFi、脉冲重复周期为PRIi、脉冲宽度PWi、脉冲幅度PAi,其中i=0,1,…,∞,是雷达信号的编号;步骤12,计算模拟场景中所有雷达信号最前脉冲的前沿到达时间TOAi,求最小的前沿到达时间TOAj(j∈{0,1,…,∞}),对应的雷达信号j为最先到达的雷达信号最前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36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