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光涂料、高光纸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3589.3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3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党;陈通;马千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H19/40 | 分类号: | D21H19/40;D21H19/38;D21H19/62;D21H19/58;D21H19/52;D21H19/60;D21H2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料 高光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光涂料、高光纸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光涂料包括高岭土、钛白粉、聚硅氧烷、胶黏剂、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消泡剂适量以及其他助剂。所述高光纸的制备步骤包括:在纸张表面施胶、涂布预涂涂料和涂布高光涂料,使用由高岭土等成分组成的预涂涂料进行预涂处理,然后采用配方合成的高光涂料进行刮刀涂覆,进而得到光泽度高的高光纸。本发明对原纸先进行含有高岭土的预涂涂料进行预涂,然后再进行高光涂料的刮刀涂布,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高光涂料(钛白粉)的涂布量,而且采用在原纸的基础上预施胶再涂覆高光涂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备的高光纸的光泽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光涂料、高光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制备高光纸的现有技术多直接将高光涂料加入到浆料混匀后进行抄纸,或直接按质量百分比与浆料混抄,这种制备高光纸的工艺存在因高光涂料与浆料混和不充分,得到的高光纸光泽不一、光泽度达不到工艺的要求等问题。而通过工艺重新设计,将高光涂料直接涂抹在纸片表面,则存在高光涂料大幅度被浪费等问题。上述两种制备高光纸的工艺均达不到制备一种节约高光涂料,同时高光纸光泽均匀、色泽度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光纸制备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光涂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高光涂料制备高光纸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高光纸。该高光纸具有高光泽度、光泽分布均匀等特点。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光涂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高岭土+钛白粉30%-50%、聚硅氧烷10%-20%、聚丙烯酰胺10%-30%、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5%-10%、消泡剂0.1%-0.5%和其他助剂14%-44.9%。
上述高光涂料配比中,高岭土+钛白粉30%-50%是指同时包含高岭土和钛白粉,二者总质量在高光涂料的配比中占30%-50%,高岭土主要起掩盖作用,钛白粉主要起反射光线的作用,钛白粉占比越多,纸张光泽度越好,但是钛白粉用量不能超过高岭土+钛白粉总量的60%;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5%-10%是指同时包含纳米纤维素和聚乙烯醇,二者总质量在高光涂料的配比中占5%-10%,聚乙烯醇主要起成膜作用,而纳米纤维素可以增强聚乙烯醇的成膜作用,纳米纤维素不能超过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总量的40%。
上述高光涂料所述其他助剂包括荧光增白剂、三聚氰胺、羧甲基纤维素(CMC)、咪唑啉季铵盐、聚磷酸盐、聚丙烯酸钠和脲醛树脂。其中其他助剂中荧光增白剂不超过其他助剂总量的20%,三聚氰胺不超过其他助剂总量的10%,羧甲基纤维素不超过其他助剂总量的30%,咪唑啉季铵盐不超过其他助剂总量的10%,聚磷酸盐不超过其他助剂总量的10%,聚丙烯酸钠不超过其他助剂总量的10%,脲醛树脂不超过其他助剂总量的20%。荧光剂越多,纸张光泽度越好;羧甲基纤维素越多,纸张表面高光涂层成膜性越好。
上述高光涂料所述消泡剂优选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
上述高光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称取高岭土、钛白粉、聚硅氧烷、聚丙烯酰胺、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消泡剂、其他助剂,然后将组分加入40-90℃的水中混合均匀,即得所述高光涂料。所得高光涂料的固含量为10-20%。
一种高光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浆料与造纸化学助剂混合后抄纸;
(2)将步骤(1)得到的纸张进行表面施胶,然后进行干燥压光处理;
(3)对干燥压光处理后的纸张用预涂涂料进行预涂,然后干燥,再涂布上述高光涂料,涂布后进行干燥压光处理,即得所述高光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3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