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预制圆管内模结构及其开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23236.3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2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沈丹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丹萍 |
主分类号: | B28B21/88 | 分类号: | B28B21/8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栋智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螺杆 撑杆组件 铰接 圆管 混凝土预制 成对设置 内模结构 内模筒体 混凝土加工 闭合 传动螺母 螺纹连接 首尾两端 锁紧装置 相向设置 移动方向 中心设置 板材卷 开合 开模 可用 模筒 内壁 混凝土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混凝土加工领域内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圆管内模结构,包括由板材卷合而成的内模筒体,板材的首尾两端闭合,并经锁紧装置相连,内模筒体的中心设置有中心螺杆,中心螺杆上成对设置有多组撑杆组件,撑杆组件的一端铰接在中心螺杆上,另一端铰接在内模筒体的内壁上,铰接在中心螺杆上的撑杆组件的端部通过传动螺母螺纹连接在中心螺杆上,成对设置的一组撑杆组件移动方向相向设置,本发明使得开模更加方便,更加安全可靠,可用于混凝土圆管制造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圆管内模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凝土预制圆管生产模具是采用杠杆助力方式来实现开合,杠杆连在内模上。在操作时,需要工人爬入内模,用人力来反复推动杠杆, 使内模收缩,以便内模与水泥制品脱开。这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一是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下,需要工人爬入几米深的内模中,又要操作杠杆;
二是设备利用效率低下,工艺上需要在浇筑后进行蒸汽养护,其温度达80℃左右,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工人才能进入模内进行开模操作,而且操作难度大,工作量也大;
三是安全性低下,即使开模前已经为降温而等待了一段时间,由于模具内是半封闭的空间,使得模具内降温速度很慢,一般工人在进入模具内进行操作时,仍然需要存受50~60℃的高温,而模具体上的温度会更高,作业时容易出现失误而发生安全事故;
四是劳动环境条件恶劣,工人进行50~60℃的高温且不通风的环境内工作,是痛苦的,不利于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圆管内模结构,使得开模更加方便,更加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圆管内模结构,包括由板材卷合而成的内模筒体,所述板材的首尾两端闭合,并经锁紧装置相连,所述内模筒体的中心设置有中心螺杆,所述中心螺杆上成对设置有多组撑杆组件,所述撑杆组件的一端铰接在中心螺杆上,另一端铰接在内模筒体的内壁上,铰接在中心螺杆上的撑杆组件的端部通过传动螺母螺纹连接在中心螺杆上,成对设置的一组撑杆组件移动方向相向设置。
一种混凝土预制圆管内模开合方法,待混凝土凝固后,打开锁紧装置,驱动模具顶部的中心螺杆转动,传动螺母带动撑杆组件沿中心螺杆轴向运动,使得成对设置的撑杆组件相向运动,撑杆组件的相向运动在铰接的连接关系下,将竖直方向的运动转换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实现撑杆组件的收缩,使得内模筒体沿板材两端的连接处向板材的中心方向进行模具脱离。
本发明工作时,待混凝土凝固后,打开锁紧装置,通过旋转中心螺杆,使得传动螺母带动撑杆组件沿中心螺杆轴向动作,铰接的连接关系将竖直方向运动转化为水平方向运动,从而通过撑杆组件拉动内模筒体收缩,实现脱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中心螺杆配合撑杆组件实现内模筒体的撑开与收缩,从而实现脱模的过程,工人操作时,只需转动中心螺杆即可,降低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由于脱模过程不再需要待模具内的温度降低再进行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作人员不再需要进入内模筒体内部进行操作,降低了操作风险,使得操作更加安全可靠;同时,本发明将一对撑杆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向设置,使得每对撑杆组件在工作时轴向力相互抵消,不再使整体机构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受力状态,延长了内部各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脱模时本发明从板材两端的连接处开始向板材的中心脱离,相对于整体脱离,表面接触面的张力更小,脱模更加容易方便,不会对产品内壁造成损伤。本发明可用于混凝土圆管制造中。
为了使得撑杆组件在收缩时受力更加均匀,所述撑杆组件包括固定在传动螺母的外周的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外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内铰链,所述内铰链经连杆与外铰链相连,所述外铰链固定内模筒体的内壁上。
为了撑杆组件收缩更加方便,所述升降座选用外六角螺母,内铰链固定在外六角螺母端面上,所述内铰链、连杆、外铰链均设置有六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丹萍,未经沈丹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32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