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并混联的可穿戴上肢康复外骨骼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20985.0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4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阳;郭盛;李思豪;曲海波;马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上肢 康复 骨骼 | ||
本发明涉及机构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串并混联的可穿戴上肢康复外骨骼的设计。它的构件包括三大部分:大臂并联机构组件,肘部四杆机构组件,腕部柔性组件。本发明通过采用串并混联机构构型,满足了人体上肢所有的7自由度需求,且相比于目前已有的单一串联式康复外骨骼,具有了更好的刚度与控制精度。相比于固定式的康复外骨骼,它具有轻便性、易穿戴性和可移动性,同时引入了柔性杆件,使得手腕部分的运动舒适自如,增强了穿戴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构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串并混联的可穿戴上肢康复外骨骼 的设计。
背景技术
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等特点,而老年群体面临着生理机能 衰退和四肢灵活性下降等诸多问题,并且存在患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 极大风险。与此同时,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我国 劳动力人口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颈椎、肩肘等关节疾病的发病人群呈现出低 龄化、密集化的趋势。传统的治疗采用医护人员手把手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方式, 其训练效率低,训练强度不足,训练效果难以保证。而目前已有的上肢康复外 骨骼大多体型巨大移动不便,无法穿戴行走,病患长期处于固定地点,训练过 程冗长乏味,这会使得患者参与积极性受影响。因此有必要结合机构学设计一种满足上肢所有 7 个自由度,并且易于穿戴的轻巧型上肢康复外骨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制一种满足上肢所有 7 个自由度,并且易于穿戴 的轻巧型上肢康复外骨骼。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串并混联的可穿戴上肢康复外骨骼,它的构件包括三大部分:大臂并
联机构组件,肘部四杆机构组件,腕部柔性组件。
大臂并联机构组件采用 2UPS-UP 并联机构作为机构本体,它包括三条支链, 其中第一、第二支链组件的结构和组成完全一样。大臂并联机构组件包括肩部 固定支架,第一、第二支链组件,第二底座,第二十字连接轴,第二液压缸上 缸体、第二液压缸下缸体、连接件、大臂上滑环。
肩部固定支架安装在人体肩部区域,手从中部穿出。第一、第二支链组件的一边分别安装在 U 型槽的两侧壁上,另一边通过第一、第二球铰与大臂上滑 环连接;对于第三条支链,第二底座安装在肩部固定支架 U 型槽的槽底部,第 二十字连接轴的一条轴穿过第二底座的贯通孔,另一轴穿过第二液压缸上缸体 一端的贯通孔,形成虎克铰连接;第二液压缸上缸体与第二液压缸下缸体组成 液压系统,第二液压缸下缸体一端在第二液压缸上缸体内作活塞直线运动,另 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大臂上滑环上。第一支链组件包括如下构件:第一底座, 第一十字连接轴,第一液压缸上缸体,第一液压缸下缸体,第一球铰;第一底 座安装在肩部固定支架 U 型槽的一侧侧壁上,第一十字连接轴的一条轴穿过第 一底座的贯通孔,另一轴穿过第一液压缸上缸体一端的贯通孔,形成虎克铰连 接;第一液压缸上缸体与第一液压缸下缸体组成液压系统,第一液压缸下缸体 一端在第一液压缸上缸体内作活塞直线运动,另一端与第一球铰固连,第一球 铰同时固定在大臂上滑环上。
第二支链组件与第一支链组件完全相同,连接方式也一致,关于 U 型槽呈 对称分布。
肘部四杆机构组件为中部过渡机构,它与大臂并联机构组件通过大臂下滑 环与大臂上滑环之间的滑道连接,相互之间允许同轴转动。
它包括如下构件:第一、第二长杆,第一、第二短杆,肘部底座,肘部液 压缸上缸,肘部液压缸下缸,连缸底座,滑环连架杆,肘部上滑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0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