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物微纳粒子微操控的微流道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20387.3 | 申请日: | 2018-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5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单子豪;吴兴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静;邱启旺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道 锥形管道 盖玻片 操控 底座 粒子 双圆弧结构 单通道 注射泵 对称 插片式结构 流道口 最近点 量产 锥角 锥口 连通 对准 两边 便利 | ||
1.一种用于生物微纳粒子微操控的微流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平台能够实现对生物微纳粒子的位置和流速约束,进而实现对稀有细胞的操控分类;该平台包括:单通道注射泵(1)、锥形管道(3)、管道架(4)、盖玻片(5)、微流道(6)和底座(7);其中,所述单通道注射泵(1)和锥形管道(3)连通;所述锥形管道(3)固定在管道架(4)上,锥形管道(3)的锥角为6-12°,锥形管道(3)的锥口对准微流道(6)的流道口;所述管道架(4)和盖玻片(5)固定在底座(7)上,底座(7)为插片式结构;所述微流道(6)固定在盖玻片(5)上,微流道(6)为两边宽中间窄的对称双圆弧结构,对称双圆弧结构的曲率半径为10-20mm,两圆弧最近点距离为50-200μm;所述单通道注射泵(1)和锥形管道(3)通过软管(2)连通,所述软管(2)固定在X型金属架上,通过旋进X型金属架尾端螺丝减小软管(2)中液体流速,实现对流速的微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微纳粒子微操控的微流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通道注射泵(1)的注射速度在0.1-1ml/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微纳粒子微操控的微流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管道(3)的材质为玻璃,通过电线圈加热法制作锥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微纳粒子微操控的微流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架(4)的斜坡倾斜角度与锥形管道(3)的锥角保持一致,以便于液体向前流入微流道(6)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微纳粒子微操控的微流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架(4)及底座(7)为一体形成,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物微纳粒子微操控的微流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技术材料为ABS或PB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微纳粒子微操控的微流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玻片(5)、微流道(6)、底座(7)三者间的胶合及锥形管道(3)、管道架(4)间的胶合具体为:采用uv胶胶合,实现各组件的连接及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03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滴移动装置、微流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子母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