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液处理系统及其废液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20189.7 | 申请日: | 2018-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3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游耀中;洪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B01D3/10;B01D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液 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及其废液处理方法,废液处理系统包含盛装废液的蒸馏桶、热泵、真空泵、冷凝器、循环桶以及水泵。热泵提供热源对废液加热,使废液产生蒸气。真空泵抽吸蒸馏桶内的空气,使蒸馏桶为负压真空状态。冷凝器通过真空泵接收蒸气,使蒸气冷凝为液态水。液态水流经真空泵后,循环桶接收液态水为回收水。水泵抽吸循环桶内的回收水至热泵,回收水经热泵吸热,流经冷凝器以提供冷却后,回收水流入循环桶内;由此,达到兼具环保机能与降低成本的高经济效益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废液处理系统及其废液处理方法,尤指一种使用真空蒸馏程序的废液处理系统及其废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工业生产过程所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与水资源的短缺,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如何减少污染废弃物与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环保议题,也是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以工业废水为例,由于工业废水属于环境废弃物,不能随意排放,因此必须经由环保单位进行妥善处理,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然而,由于工业废水中有相当高的占比(约80~90%)是水分,若直接桶装后交由环保单位处理,不仅大量的桶装废水所占用的空间、重量甚大,装运、处理亦需耗费大量人力。因此,对企业而言,废水处理所需付出的成本将不容忽视。
故此,如何能将废水中高占比的水分取出,仅保留废液中极少量剩余需要处理的污染废弃物,使得兼具环保责任以及大幅地降低废水处理所需付出成本的经济效益,其为本发明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液处理系统,解决废液处理所需付出高额的成本与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废液处理系统包含蒸馏桶、热泵、真空泵、冷凝器、循环桶以及水泵。蒸馏桶盛装废液。热泵与蒸馏桶连通,热泵提供热源对废液加热,使废液产生蒸气。真空泵抽吸蒸馏桶内的空气,使蒸馏桶为负压真空状态。冷凝器设置并连通于蒸馏桶及真空泵之间,且冷凝器与热泵连通。循环桶分别与冷凝器及真空泵连通。水泵设置并连通于循环桶及热泵之间。冷凝器通过真空泵接收蒸气,使蒸气冷凝为液态水,液态水流经真空泵后,循环桶接收液态水为回收水,水泵抽吸循环桶内的回收水至热泵,回收水经热泵吸热,流经冷凝器以提供冷却后,回收水流入循环桶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液处理系统更包含加热器。加热器与蒸馏桶连接,加热器接收热泵所提供的热源并对废液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热泵包含蒸发器与压缩机。蒸发器与加热器连通,蒸发器接收流经加热器的热源并对热源吸热,使热源相变化为低压气体,且接收回收水,对回收水吸热。压缩机分别连通蒸发器及加热器,压缩机压缩低压气体以提供高压气体为热源,并将热源传送至加热器。
在一实施例中,热泵更包含散热器。散热器设置于加热器及蒸发器之间,接收流经加热器的热源并对热源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废液处理系统更包含压力检测器与温度检测器。压力检测器设置于蒸馏桶内,检测蒸馏桶内的压力。温度检测器设置于蒸馏桶内,检测蒸馏桶内废液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废液处理系统更包含真空破坏电磁阀。真空破坏电磁阀与蒸馏桶连接,真空破坏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调节蒸馏桶内的压力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蒸馏桶内为负压真空状态时的真空压力为–100~–60千帕。
在一实施例中,蒸馏桶内废液的蒸馏温度为30~60℃。
在一实施例中,废液处理系统更包含第一变频器。第一变频器连接压缩机,改变压缩机的转速,以调整压缩机的热源出口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废液处理系统更包含第二变频器。第二变频器连接散热器,改变散热器的转速,以调整压缩机的热源出口压力。
通过所提出的废液处理系统,达到兼具环保机能与降低成本的高经济效益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复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20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