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19998.6 | 申请日: | 2018-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4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劲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5/48 | 分类号: | B29C65/48;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 地址: | 22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骨架 自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构,包括工作台、上模、下模和活动模,所述下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上模对应设置在下模的上方,且所述上模与下模互不接触,所述活动模包括滑块a、滑块b和顶块,所述滑块a上表面与上模下表面相抵,所述滑块a下表面与滑块b的上表面相抵,所述顶块设置在上模的下方,且所述顶块的侧边与下模的一侧相抵,所述顶块下方设置有液压缸。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包边机构可以自动对骨架进行包覆,且确保了PVC或针织面料与骨架的初始粘结力的一致,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包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骨架外部通常需要包覆PVC或针织面料,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手工包覆,因为各操作者手工力量大小不一,包覆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产品一致性差。PVC或针织面料通过胶黏剂与塑料骨架的粘结力存在大小不一的风险,容易导致PVC或针织面料与骨架分离,影响客户使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内饰骨架通过手工包覆,生产效率低下且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构,包括工作台、上模、下模和活动模,所述下模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上模对应设置在下模的上方,且所述上模与下模互不接触,所述活动模包括滑块a、滑块b和顶块,所述滑块a上表面与上模下表面相抵,所述滑块a下表面与滑块b的上表面相抵,所述顶块设置在上模的下方,且所述顶块的侧边与下模的一侧相抵,所述顶块下方设置有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上模下表面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设置在凹槽一侧,所述下模设置有凹口,所述凹口与凸起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滑块a为水平移动滑块,所述滑块b为垂直移动滑块。
优选的,所述滑块a的一端设置有豁口,所述滑块b包括平面部和钩状部,所述平面部与滑块a的下表面相抵,所述钩状部与豁口相抵,且所述钩状部的顶端高于豁口所在水平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构,包括工作台、上模、下模和活动模,各个模块相互配合,可以自动对骨架进行包覆,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且确保了PVC或针织面料与骨架的初始粘结力的一致,降低了PVC或针织面料与骨架分离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中上模和下模的细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内饰骨架自动包边机中滑块a和滑块b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上模,3-下模,4-滑块a,5-滑块b,6-顶块,7-液压缸,8-PVC,9-内饰骨架,21-凸起,22-凹槽,31-凹口,41-豁口,51-平面部,52-钩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劲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劲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9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形直埋保温管外护套融合机
- 下一篇:一种宽度可调的瓶盖加工操作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