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8663.2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忠;张为;田军龙;胡军;陈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为康(苏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58 | 分类号: | C12Q1/6858;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遗传性耳聋 基因片段 检测试剂 基因 单碱基延伸引物 多重PCR扩增 目标DNA序列 单碱基延伸 特异性引物 基因筛查 健康管理 目标片段 遗传状况 有效预防 质谱分析 样本DNA 有效地 检测 单管 耳聋 核酸 扩增 延缓 测量 帮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样本DNA;设计用于扩增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利用单管多重PCR扩增反应得到目标片段;设计用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的单碱基延伸引物;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单碱基延伸;核酸质谱分析测量目标DNA序列,能够有效地对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帮助个体充分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提前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或延缓耳聋的发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有60%的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这其中又有70%为非综合征性耳聋。常染色体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其中一个等位基因突变,称“(单)杂合突变”;两个等位基因突变,称“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与常染色基因线性结构不同,线粒体基因是环性结构,故线粒体基因突变表达方法也不同,常表示为“均质突变”或“异质突变”,前者可理解为纯合突变,后者可理解为单杂合突变。基因碱基缺失(用Del,即delete表示)或替换(用“>”表示)构成病理性变异,称为突变,导致基因功能异常,从而造成耳聋。
因缺乏精准的、高通量的基因突变筛查技术,进而阻碍了精准治疗药物的研发及临床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样本DNA;设计用于扩增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利用单管多重PCR扩增反应得到目标片段;设计用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的单碱基延伸引物;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单碱基延伸;核酸质谱分析测量所述目标DNA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包括GJB2片段、SLC26A4片段、线粒体12srRNA片段。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扩增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包括:用于扩增所述GJB2片段的特异性引物,正向引物为:SEQ ID Nos:1,反向引物为SEQ ID Nos:2;用于扩增所述SLC26A4片段的特异性引物,正向引物为:SEQ ID Nos:3,反向引物为SEQ ID Nos:4;用于扩增所述线粒体12s rRNA片段的特异性引物,正向引物为:SEQ ID Nos:3,反向引物为SEQ ID Nos:4。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的单碱基延伸引物包括:用于所述GJB2片段的单碱基延伸引物,序列为SEQ ID Nos:61;用于所述SLC26A4片段的单碱基延伸引物,序列为SEQ ID Nos:62;用于所述线粒体12s rRNA片段的单碱基延伸引物,序列为SEQ IDNos:62。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单管多重PCR扩增反应包括以下步骤:Taq酶激活,DNA变性。
进一步地,所述Taq酶激活时温度为95℃。
进一步地,所述Taq酶激活时间为15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DNA变性时温度为95℃。
进一步地,DNA变性时间为15秒。
一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检测试剂盒,包括:用于扩增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特异性引物包括SEQ ID Nos:1、SEQ ID Nos:2、SEQ ID Nos:3、SEQ ID Nos:4;用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片段的单碱基延伸引物,所述单碱基延伸引物包括SEQ ID Nos:61、SEQ ID Nos: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为康(苏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为康(苏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8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