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木塑板切割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6623.4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3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三喜;张观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爱瑞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00 | 分类号: | B26D1/00;B26D7/00;B26D7/02;B26D7/18;B26D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张苗 |
地址: | 242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噪板 切割机构 定位轮 刀架 木塑板 吸尘器 切割过程 滑轮架 切割刀 吸尘罩 竖直 粗糙不平 刀架侧面 功能单一 内部填充 内部中空 吸音海绵 弹性件 切割面 下表面 飞溅 导管 碎屑 通孔 升降 噪音 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多功能木塑板切割机构,包括:刀架、切割刀、定位轮降噪板和吸尘器,刀架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凹槽的内部铺设有降噪板,切割刀竖直设在第一凹槽中,刀架的下表面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定位轮设置在滑轮架上,定位轮通过弹性件设在第二凹槽中,且定位轮能够沿着竖直方向升降;两个滑轮架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吸尘罩,吸尘罩通过导管与设在刀架侧面的吸尘器相连通;降噪板的内部中空设置,降噪板上设有多个与降噪板的内部相连通的通孔,降噪板的内部填充吸音海绵。该多功能木塑板切割机构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切割机构功能单一,在切割过程中,切割面粗糙不平,产生的碎屑四处飞溅,且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过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塑板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木塑板切割机构。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板材是一种主要由木材(木纤维素、植物纤维素)为基础材料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塑料)和加工助剂等,混合均匀后再经模具设备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的高科技绿色环保新型装饰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的性能与特征,是能替代木材和塑料的新型复合材料。
木塑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切割加工,从而将其切割成需要的大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切割机构功能单一,在切割过程中,由于切割刀与板材之间的摩擦力,造成板材的晃动,从而导致切割面粗糙不平的问题,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四处飞溅,不仅不方便清洗,且安全性差,碎屑落在切割处也会造成切割面粗糙不平;而且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过大,严重影响工作环境。
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木塑板进行稳定地切割,切割处不易发生移动,保证切割口的平整性,还能对切割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的多功能木塑板切割机构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切割机构功能单一,在切割过程中,由于切割刀与板材之间的摩擦力,造成板材的晃动,从而导致切割面粗糙不平的问题,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四处飞溅,不仅不方便清洗,且安全性差,碎屑落在切割处也会造成切割面粗糙不平;而且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过大,严重影响工作环境的问题;而且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过大,严重影响工作环境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木塑板进行稳定地切割,切割处不易发生移动,保证切割口的平整性,还能对切割产生的碎屑进行收集;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的多功能木塑板切割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木塑板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刀架、切割刀、定位轮降噪板和吸尘器,所述刀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铺设有所述降噪板,所述切割刀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刀架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定位轮设置在滑轮架上,所述定位轮通过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定位轮能够沿着竖直方向升降;两个所述滑轮架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吸尘罩,所述吸尘罩通过导管与设置在所述刀架侧面的吸尘器相连通;其中,所述降噪板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降噪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降噪板的内部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降噪板的内部填充有吸音海绵。
优选地,所述吸尘罩呈漏斗状,且倾斜设置在所述滑轮架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吸尘罩与所述滑轮架的侧面形成的角度为10°-30°。
优选地,所述降噪板上设置有通孔的一侧呈折线状。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定位轮相连。
优选地,所述切割刀能够沿着竖直方向升降。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切割刀相连。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切割刀之间为卡扣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爱瑞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爱瑞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66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