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及隔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6110.3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0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强;李孟葵;李彦;谢远明;李传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F16F15/023;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振 隔振器 涡流 浮置板轨道 涡流动力 吸振 磁流变阻尼 动力吸振 耗能机构 减振机构 弹性件 弹簧 耗能 减振 压板 金属抗磁圆管 底板 螺母 环形永磁体 螺栓 磁流变液 环形橡胶 有效实现 振动步骤 大刚度 轨道板 环形筒 位移量 垂向 抗磁 圆板 金属 | ||
1.一种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减振机构、涡流耗能机构、动力吸振机构以及磁流变阻尼机构,所述弹簧减振机构包括螺母(1)、螺栓(2)、压板(3)、底板(10)、弹性件一(6),所述涡流耗能机构包括环形永磁体(8)、涡流块(11)、金属抗磁圆管(7),所述动力吸振机构包括压板(3)、弹性件二(12)、涡流块(11),所述磁流变阻尼机构包括线圈一(4)、线圈二(9)、金属抗磁圆板(5)、环形橡胶块(13)、磁流变液(14)、环形筒(15)、盖板(16)、密封圈(17);
所述压板(3)、底板(10)通过螺母(1)、螺栓(2)连接,所述弹性件一(6)、金属抗磁圆管(7)、环形永磁体(8)、涡流块(11)位于压板(3)和底板(10)之间且以底板(10)的中心轴线为轴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弹性件一(6)预压于压板(3)、底板(10)之间,所述压板(3)、底板(10)、涡流块(11)、金属抗磁圆板(5)上均设有通孔以使螺栓(2)穿过或连接;所述金属抗磁圆管(7)和环形永磁体(8)固定设置于底板(10)上,所述弹性件二(12)穿设金属抗磁圆板(5)且其两端分别与压板(3)、涡流块(11)相连接;所述金属抗磁圆板(5)位于环形永磁体(8)和涡流块(11)之上且与环形永磁体(8)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金属抗磁圆板(5)上设有对应的通孔以使弹性件二(12)穿过,其内填充有磁流变液(14)的环形筒(15)固定在金属抗磁圆板(5)的上表面,所述盖板(16)盖于环形筒(15)且其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橡胶块(13)置于环形筒(15)内且与环形筒(15)筒底接触,所述压板(3)上对应环形筒(15)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下端内外侧表面均设有若干个环形槽,所述凸起穿过盖板(16)的环形凹槽浸入磁流变液(14)中,所述密封圈(17)嵌设在盖板(16)的环形凹槽中以使磁流变液(14)密封于环形筒(15)内,所述线圈一(4)套设于环形筒(15)外周面,所述线圈二(9)套设于涡流块(11)外周面,线圈一(4)和线圈二(9)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永磁体(8)的N磁极和S磁极均在一个环形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一(4)的外周面、金属抗磁圆板(5)的圆周侧面、环形永磁体(8)的外周面均与金属抗磁圆管(7)的内周面相接触,线圈一(4)的内周面与环形筒(15)的外周面相接触,所述线圈一(4)的高度与盖板(16)的上端面、金属抗磁圆管(7)的上端面相持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6)的环形凹槽处开设有环形通槽,所述环形通槽用于凸起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一(6)为压缩弹簧,所述弹性件二(12)为拉伸弹簧,所述弹性件二(12)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弹性件二(12)与涡流块(11)的连接位置到涡流块(11)轴线的距离为涡流块(11)半径的1/2~2/3。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永磁体(8)内周面与涡流块(11)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为涡流块(11)半径的1/20~1/10,环形永磁体(8)的厚度为涡流块(11)半径的1/2~3/4,线圈一(4)与线圈二(9)的直径相等,直径均为涡流块(11)半径的1/20~1/10。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金属抗磁圆板(5)、金属抗磁圆管(7)、盖板(16)的厚度相等,且其厚度为环形永磁体(8)厚度的1/10~1/6,所述金属抗磁圆管(7)由锡青铜或磷铜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压板(3)上凸起的宽度为环形筒(15)宽度的1/2~3/4,环形橡胶块(13)的厚度为环形筒(15)深度的1/4~1/2,磁流变液(14)充满环形筒的1/2~3/4。
9.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的隔振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涡流动力吸振式隔振器设置于浮置板轨道的轨道板下,当空载或重载列车来临时,通过以下步骤隔振:
S1、弹簧减振机构进行减振:压板(3)受迫向下运动,压板(3)压缩弹性件一(6),根据载荷力大小,压板(3)的凸起与环形橡胶块(13)接触或不接触,接触时环形橡胶块(13)的阻尼力减小浮置板轨道的最大垂向位移量;
S2、涡流耗能机构初步耗能:当压板(3)受迫向下运动时,弹性件二(12)上下振动,涡流块(11)在弹性件二(12)的放大作用下上下振动的幅度增大,涡流块(11)切割环形永磁体(8)产生的磁感线产生涡流,消耗能量;
S3、动力吸振机构减振耗能:同时,压板(3)、弹性件二(12)和涡流块(11)组成动力吸振系统,使压板(3)的振动减小,进一步耗能;
S4、磁流变阻尼机构减缓振动:同时,线圈二(9)切割磁感线,由于线圈一(4)和线圈二(9)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因而在线圈一(4)中会有感应电流,线圈一(4)产生的磁场作用于磁流变液(14),导致磁流变液(14)的阻尼增大,减缓压板(3)的振动,从而改善浮置板轨道在小刚度载荷下的隔振性能,减少浮置板轨道的最大垂向位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61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无人观测器检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