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柴油多组分吸附分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5896.7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2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闯;臧甲忠;李滨;范景新;王春雷;于海斌;宫毓鹏;李犇;孙振海;隋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5/00 | 分类号: | C10G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柴油 组分 吸附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多组分吸附分离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两个相互串联的16‑24柱模拟移动床吸附装置,吸附原料柴油首先进入第一个16‑24柱模拟移动床吸附装置,其中吸附区通过择形吸附剂吸附柴油中的链烷烃,得到环烷烃‑芳烃组分,解吸区则通过解吸剂D置换得到链烷烃组分;环烷烃‑芳烃组分进入第二个16‑24柱模拟移动床吸附装置,其中吸附区通过芳烃吸附剂吸附单环和多环芳烃组分,得到环烷烃组分,解吸区则通过解吸剂D1将单环芳烃置换,得到单环芳烃组分,0区则通过解吸剂D0将多环芳烃置换,得到多环芳烃组分,最终实现柴油中链烷烃、环烷烃、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的分离。本发明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投资少,能耗低、易控制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柴油多组分吸附分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及焦化等过程生产;其中直馏柴油、焦化柴油等链烷烃含量高,这部分链烷烃不仅是高十六烷值组分,而且是催化裂解增产烯烃的优质原料;其中催化裂化、焦化、催化裂解等单元过程生产的柴油多环芳烃含量远远大于11%,不符合国家标准GB19147-2016中车用柴油多环芳烃含量不大于11%的规定。如果能将柴油中各组分进行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链烷烃、环烷烃、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这不仅实现了柴油组分的分类管理,为柴油高效转化和准确加工提供原料,而且降低了炼厂的柴汽比,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阶段,工业上加工柴油的主要方法为加氢精制和加氢改质技术。加氢精制虽然可实现深度脱硫脱氮,但十六烷值一般仅能提高4~8,尤其是对于芳烃含量高的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柴油十六烷值仍然小于35,难以作理想的柴油调和组分。另一种方法是加氢改质,一般先经过加氢精制脱硫脱氮,再经加氢改质提高柴油十六烷值,这种柴油的加氢改质需要消耗大量的氢气,相应的操作费用高,经济性差。采用传统柴油加工技术,柴油中大量的链烷烃、环烷烃和芳烃资源未能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CN1064988C公开了一种柴油馏分加氢精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含分子筛的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一段法、串联一段法及两段法加氢工艺流程对柴油馏分进行脱芳烃、脱硫及改进柴油十六烷值。但该方法生产的柴油规格指标较低,如硫含量小于0.05wt%,芳烃含量小于20wt%。
CN102465029A公开了一种柴油加氢精制的方法,在柴油加氢处理条件下,原料柴油和氢气经加热炉首先进入气液混合器,使氢气与原料油充分混合,然后进入第一反应器,在加氢精制条件下与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接触,进行常规加氢精制反应所得反应流出物进入气提混氢设备,脱除油中溶解的硫化氢和氨,并使氢气在油中达到溶解饱和状态,然后与补充氢混合进入第二反应器与贵金属加氢催化剂接触,进行深度脱芳烃反应,最终得到清洁柴油产品。此方法的两个反应器均需在较高的氢油比和低空速下运行,存在氢耗量较高,装置的处理量低等问题。
CN1566284A公开了一种柴油加氢改质的方法,在提高柴油十六烷值同时降低其芳烃含量。柴油原料与氢气进入第一反应器,与非贵金属加氢改质催化剂接触,第一反应器的反应流出物经或不经分离进入第二反应器,与贵金属加氢脱芳烃催化剂接触,第二反应器的反应流出物经分离得到柴油产品。该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脱芳效果,但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投资和操作费用较高。
CN101328430A公开了一种催化柴油加氢改质的方法。在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温度为330~370℃,氢分压为6~9MPa,氢油体积比为500:1~1000:1,液时体积空速为1.0~2.0h-1;柴油收率在97wt%以上,柴油的芳烃脱除率达60%以上,总硫和总氮脱除率达98.5%以上,产品的密度降低0.04g/cm3以上。该方法脱芳率偏低,十六烷值无法直接满足国标的要求。
上述对于柴油提质的加工方法,无论是加氢精制还是加氢改质技术,都存在资源浪费、产品十六烷值低、氢耗高、能耗高,设备投资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58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裂化装置的反馈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化工分离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