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式齿状摩擦板型阻尼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15403.X | 申请日: | 2018-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3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邵建华;张继业;许淘;王再会;赵超;王凯;徐艳;张晓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云花 |
| 地址: | 21205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齿状 摩擦 阻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齿状摩擦板型阻尼器,包括摩擦装置及分别设于该摩擦装置两侧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叠加组合的上摩擦装置和下摩擦装置,所述上摩擦装置的下表面和下摩擦装置的下表面以齿状啮合连接。本发明的阻尼器通过上摩擦装置和下摩擦装置间的齿状咬合产生相对摩擦,从而能够有效耗散地震能量,且通过采用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进而能够对摩擦面施加不同的压力以满足不同等级的地震要求;同时该阻尼器通过齿状咬合和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阻尼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式齿状摩擦板型阻尼器。
背景技术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因其破坏性极强和不可预测性而受到结构工程师的关注,如何对地震灾害进行防治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传统的结构设计遵循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所以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往往是通过结构构造以及承重构件的损坏以达到消耗能量的目标,这将导致结构在震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破坏,从而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一种新的防灾抗震技术,耗能减震作为一种被动控制措施是将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引向特别设置的机构和元件加以吸收和耗散,从而能够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被动型阻尼器是结构中专门用来消耗地震能量的构件,在结构中合理布置被动型阻尼器可以改善和提高抗震性能。而目前的阻尼器即为设于主体结构间的支撑杆,当支撑杆的尺寸及材料被确定后便无法改变,并且对与加工尺寸精度的要求比较高,且设置的支撑杆如采用焊接则会有初始应力等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耗散地震能量,且能够满足不同等级抗震要求的可拆卸式齿状摩擦板型阻尼器。
技术方案:本发明可拆卸式齿状摩擦板型阻尼器,包括摩擦装置及分别设于该摩擦装置两侧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叠加组合的上摩擦装置和下摩擦装置,所述上摩擦装置的下表面和下摩擦装置的下表面以齿状啮合连接。
优选的,本发明上摩擦装置的下表面可设置上摩擦板,下摩擦装置的上表面可设置下摩擦板,通过上摩擦板和下摩擦板进行齿状啮合连接。上摩擦装置和下摩擦装置均为楔型。
进一步说,本发明上摩擦装置的上表面设有上夹板,下摩擦装置的下表面设有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螺母和上夹板间还依次设有凸垫块和凹垫块。螺母和下夹板间还依次设有凸垫块和凹垫块。
更进一步说,本发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轴设置。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有第一端板及与该第一端板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销轴。第二支撑杆的端部设有第二端板及与该第二端板相连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销轴。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该阻尼器通过上摩擦装置和下摩擦装置间的齿状咬合产生相对摩擦,从而能够有效耗散地震能量,且通过采用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进而能够对摩擦面施加不同的压力以满足不同等级的地震要求;同时该阻尼器通过齿状咬合和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阻尼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摩擦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摩擦板齿状啮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螺母和上夹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阻尼器安装于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54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避震器
- 下一篇:一种超材料减振隔振轴承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