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剪力防脱落的防盗门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15108.4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5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洲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00 | 分类号: | E05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力 脱落 防盗 门把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剪力防脱落的防盗门把手,涉及门把手技术领域。该抗剪力防脱落的防盗门把手,包括把托和把手,把手一侧面的正中开设有凹槽,把手内腔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把手内腔顶部和底部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压缩机构,凹槽内壁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垫圈,把手的外壁粘接有缓冲套,把手内壁顶部和底部的另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波浪板,把手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缓冲柱。该抗剪力防脱落的防盗门把手,可以达到多方位增强把手抗剪力抗弯折的能力,防止把手在使用时发生弯折和脱落,解决了普通的把手不具有抵抗把手使用中产生的剪力的效果,发生脱落为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把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剪力防脱落的防盗门把手。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防盗门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员,而防盗门上,不可缺的便有把手,使你开关门方便,但是在开关门的扭动推拉过程中,手会给予把手不同方向的力,而市场上普通的把手与把托通常是通过胶剂粘合在一起,这样的连接方式并不具有抵抗把手使用中产生的剪力的效果,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把手发生脱落,为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剪力防脱落的防盗门把手,解决了普通的把手不具有抵抗把手使用中产生的剪力的效果,发生脱落为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抗剪力防脱落的防盗门把手,包括把托和把手,把手一侧面的正中开设有凹槽,把手内腔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把手内腔顶部和底部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压缩机构,凹槽内壁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垫圈,把手的外壁粘接有缓冲套,把手内壁顶部和底部的另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波浪板,把手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缓冲柱。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承压柱,承压柱一侧面的正中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垫圈,承压柱另一侧面内壁的正中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中部套接有第一减震弹簧,限位杆远离承压柱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承压柱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远离承压柱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
优选的,所述承压柱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连接柱顶部和底部两侧第一滑槽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滑槽,第一连接柱一侧面的正中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垫圈。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支撑柱,两侧支撑柱相对一侧面的正中对称开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槽板,槽板内腔的中部设置有导杆,支撑柱内壁另一侧面的正中开设有第三滑槽,支撑柱内壁两侧的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侧支撑板相对的一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紧板,支撑柱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其两侧的移动槽,两侧第二连接柱相悖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珠。
优选的,所述把托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内部并契合凹槽的内壁,缓冲套全面包覆把手的外壁,两侧波浪板远离把手内壁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承压柱相悖的一侧面上,缓冲柱设置在两侧的承压柱的之间,缓冲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承压柱的另一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承压柱固定连接在把手内壁的另一侧面上,承压柱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垫圈并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承压柱与第一限位垫圈相贴合,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限位垫圈并延伸至承压柱的外部,第一连接柱与第二限位垫圈相贴合,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把托的一端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贯穿固定垫圈并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限位杆契合限位槽的内壁,限位盘贴合限位槽内壁的四侧,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垫圈上,第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洲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洲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5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