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0575.8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0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闫蕾;彭兴国;安学锋;闫丽;陈晓峰;杨文;高彬;肖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8 | 分类号: | B29C70/48;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结构 多腔体 成型 复合材料 增韧 制备 注射 基体树脂 增韧剂 复合材料制件 织物预制体 成型树脂 高分子量 固化成型 预先配置 增强织物 直接混合 组分分离 低黏度 定型剂 高韧性 高黏度 预制体 包覆 芯模 浸润 保证 | ||
1.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增强织物表面采用分步依次附载增韧剂、定型剂,再进行芯模包覆、RTM工艺注射基体树脂并固化成型,得到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增强织物表面附载增韧剂,得到第一增强织物;
S2)在第一增强织物表面附载定型剂,得到连续增强织物;
S3)在芯模上包覆连续增强织物,并装入RTM模具中;
S4)采用RTM工艺注射基体树脂,得到预制体,并固化成型,脱模后得到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制备增韧剂前驱材料:将增韧剂成分制备成胶液、粉末、薄膜、热熔胶或附着在衬纸/衬布上形成织物;
S12)增韧剂附载:将步骤S11)得到的增韧剂前驱材料粘附在增强织物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得到第一增强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S11)中制备的增韧剂前驱材料为胶液时,步骤S12)中增韧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溶液涂覆;当步骤S11)中制备的增韧剂前驱材料为粉末时,步骤S12)中增韧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热熔涂覆或粉末涂覆;当步骤S11)中制备的增韧剂前驱材料为热熔胶时,步骤S12)中增韧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热熔涂覆或热压转移;当步骤S11)中制备的增韧剂前驱材料为薄膜时,步骤S12)中增韧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膜复合;当步骤S11)中制备的增韧剂前驱材料为织物时,步骤S12)中增韧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织物复合或热熔涂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成分包括橡胶颗粒、热塑性弹性体颗粒、聚芳醚酮、聚醚砜、聚醚酰亚胺、热塑性聚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制备定型剂前驱材料:将定型剂成分制备成胶液、粉末、薄膜或热熔胶;
S22)定型剂附载:将步骤S21)制备的定型剂前驱材料粘附在步骤S12)得到的第一增强织物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S21)中制备的定型剂前驱材料为胶液时,步骤S22)中定型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溶液涂覆;当步骤S21)中制备的定型剂前驱材料为粉末时,步骤S22)中增定型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热熔涂覆或粉末涂覆;当步骤S21)中制备的定型剂前驱材料为薄膜时,步骤S22)中增定型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膜复合;当步骤S21)中制备的定型剂前驱材料为热熔胶时,步骤S22)中增定型剂前驱材料的附载方法为热熔涂覆或热压转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剂的成分为B-阶固化的环氧树脂、B-阶固化的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聚芳醚酮、聚醚砜、聚醚酰亚胺、热塑性聚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连续增强织物不间断包覆在芯模上,制得一体化的增强体骨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腔体薄壁结构复合材料RTM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织物为碳纤维无纬布、碳纤维平纹/斜纹/缎纹机织物、碳纤维非屈曲织物、玻璃纤维平纹/斜纹/缎纹机织物、玻璃纤维非屈曲织物、碳纤维-玻璃纤维混编机织物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105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复材C型盒体零件成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橡胶泡沫的压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