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三元式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09740.8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6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崔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开发区源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10 | 分类号: | F01N3/10;F01N3/022;F01N3/28;F01N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2 河北省邯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端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出气端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出气孔 过滤网 三元式 高吸水性树脂 汽车排气管 壳体两端 连接装置 出气 进气孔 可拆卸 冷却器 壳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三元式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并且可拆卸,所述进气端是由进气孔、过滤网共同构成的,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设有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出气端是由出气孔和过滤网共同构成的,所述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与出气端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冷却器,所述出气孔内部周向上设有一圈高吸水性树脂,所述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处理壳体两端上下部分别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进气端与汽车排气管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三元式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碳氢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含铅化合物等气体不仅对人类身体危害极高还会影响大气环境,通过调查,我国大部分地方高发雾霾是由于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而目前为止我国市场上在汽车排气管内增加尿素管等装置,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三元式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三元式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成梭形,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并且可拆卸,所述进气端是由进气孔、过滤网共同构成的,所述过滤网固定在进气端的壳体内部,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之间设有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是由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上设有带着若干轴向通孔的管板,所述轴向通孔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和管板上覆盖一层铂、铑、钯等贵重金属的三元催化器,所述三元催化器能够把尾气中的有毒气体通过化学反应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所述出气端是由出气孔和过滤网共同构成的,所述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与出气端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冷却器,所述出气孔的孔径比进气孔略小,所述出气孔内部周向上设有一圈高吸水性树脂,所述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处理壳体两端上下部分别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是由焊在处理壳体两端上下部钢片、所述钢片上开有孔共同构成的,所述出气端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相连接一端的上下部分别焊有钢铁片,所述钢铁片上焊有与钢片上的孔的直径相吻合的螺栓同时配套一个螺母,所述进气端与汽车排气管相连接。
所述螺栓插入钢片的孔内再由螺母拧紧。
所述过滤网与进气端内的壳体通过强力胶相连接。
所述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原理是: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H20)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所述过滤网是HFPA网。
所述高吸水性树脂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并且能够做到速干。
所述出气端的材质是聚乙烯亚胺PEI塑料。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新型三元式汽车尾气装置,可实现对现有技术中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尾气有害物质清除不彻底的问题,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现实深远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新型三元式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过滤单元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出气孔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连接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中,1、壳体;2、进气端;3、出气端;4、进气孔;5、过滤网;6、过滤单元;7、轴向通孔;8、管板;9、弹簧;10、三元催化器;11、出气孔;12、冷却器;13、高吸水性树脂;14、处理壳体;15、钢片;16、孔;17、钢铁片;18、螺栓;19、螺母;20、强力胶;21、汽车排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开发区源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邯郸开发区源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97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