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06246.6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3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董云峰;郭立梅;周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F8/33;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日常 操作 流程 人工智能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生成方法,包括:将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代码进行分解,得到分解结果;获取卫星日常操作流程数据库;基于所述分解结果和所述卫星日常操作流程数据库,以及有限选择决策方法和源代码规范决策执行方法进行卫星日常操作流程代码的书写。本发明提供的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生成方法能够实现卫星自身管控的自主化和智能化,为卫星地面自主管控提供理论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和卫星测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卫星发射数量逐年增加,卫星的种类也逐渐丰富,测控是地面监测、控制卫星运行状态的必要手段。传统地面由操控人员进行操控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随着面临卫星数量增加、大量遥测数据,以及受在岗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体现出其局限性。
卫星一般处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状态基本稳定,平台和载荷操控事件数量虽然很多,但是除重大事件外,决策依据和执行方式相对固定,可由计算机自主完成。对于异常情况,人决策的方式大多首先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理,然后诊断问题,做出后续决策,也可由计算机先产生应急方案,然后再通过报警方式通知操控人员进行后续处理。上述处理方法需要人工完成,卫星自身无法实现智能化的管控,而卫星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卫星发展趋势之一,地面管控的自主化是向星上移植的必经之路。
因此,如何实现卫星自身管控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生成方法,自动生成日常操作流程,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提高卫星管控水平,为卫星的自主运行和智能化开辟道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生成方法,包括:
S1:将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代码进行分解,得到分解结果;
S2:获取卫星日常操作流程数据库;
S3:基于所述分解结果和所述卫星日常操作流程数据库,以及有限选择决策方法和源代码规范决策执行方法进行卫星日常操作流程代码的书写。
优选的,包括:将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代码分解为:多级操作流程代码、操作流程发送条件代码、指令组合与发送处理代码和特殊情况处理代码。
优选的,将多级操作流程代码按照树形结构进行分解。
优选的,将操作流程发送条件代码分解为人在回路部分和人不在回路部分。
优选的,将指令组合与发送处理代码分解为格式组合代码、数据组合代码、协议处理代码和指令发送代码。
优选的,将特殊情况处理代码分解为遥测值异常时的报警操作代码、应急流程的选取和执行代码和人工决策代码。
优选的,所述卫星日常操作流程数据库包括:遥控流程定义表、遥控流程关系定义表、流程包指令表、指令定义表、发送处理定义表和遥控流程记录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生成方法,实现了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智能书写,卫星能够根据书写出的日常操作流程进行自身管控,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提高卫星的管控水平,为真实卫星地面自主管控提供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卫星日常操作流程的人工智能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6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