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劣质原料油非加氢脱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03504.5 | 申请日: | 2018-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欧美中科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29/00 | 分类号: | C10G29/00;C10G29/06;C10G29/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劣质原料油 活性助剂 催化剂 非加氢脱硫 脱硫反应 加热 纳米硅酸盐 纳米氧化锌 氧化石墨烯 活性炭 凹凸棒土 丙烯酰胺 过硫酸铵 环境压力 聚酞菁钴 劣质油品 氢氧化钾 氢氧化锌 去离子水 使用效率 灰钙粉 稀盐酸 氧化铁 预加热 原料油 脱硫 节约 排放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劣质原料油非加氢脱硫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实现:(1)将待脱硫劣质原料油进行加热至40℃‑60℃,同时进行不间断搅拌;(2)同时往经过预加热的原料油中加入由氧化石墨烯,活性炭,凹凸棒土,纳米氧化锌,过硫酸铵,稀盐酸,丙烯酰胺,灰钙粉,纳米硅酸盐,去离子水组成的催化剂以及由氢氧化钾,氢氧化锌,聚酞菁钴,氧化铁组成的活性助剂。(4)继续加热至100℃‑200℃进行反应,环境压力控制在1‑1.5MPa。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能够使参与脱硫反应的劣质油品充分与催化剂以及活性助剂进行反应,使脱硫反应稳定而高效地进行,本发明方法还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减少废活性助剂的排放与处理,既节约成本,也利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石油脱硫技术领域,具体地为一种劣质原料油非加氢脱硫方法。
背景技术
原油中含有不同形态的硫化物,在石油炼制过程中,这些含硫化合物基本会以原态进入石油产品中,而在二次加工中,硫化物转型进入石油产品中。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造成了石油产品中含有有机硫化物。如果不将这些硫化物脱除,那么人们在使用石油产品时,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世界范围内,随着油田开采深度的增加,原油劣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伴随质量变差的主要特征是硫含量上升,密度、粘度加大,酸值提高,其中对于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硫含量。
本行业采用的脱硫技术分为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技术,其中加氢脱硫是现在的主要脱硫途径,但是仅靠该工艺将硫含量降至10ppm之下时,大量饱和烯烃造成辛烷值大幅度降低。非加氢脱硫技术又分为吸附脱硫、氧化脱硫、萃取脱硫、生物脱硫等技术,目前研究非常广泛的吸附脱硫技术,因为其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进行,能耗低,辛烷值几乎不损失,是有潜力的深度脱硫途径之一。常见的吸附脱硫吸附剂有:分子筛基脱硫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基脱硫吸附剂、活性炭基脱硫吸附剂和粘土类脱硫吸附剂等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劣质原料油非加氢脱硫方法,可以对劣质原料油进行彻底高效的脱硫。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劣质原料油非加氢脱硫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实现:
(1)将待脱硫劣质原料油进行加热至40℃-60℃,同时进行不间断搅拌;
(2)同时往经过预加热的原料油中加入由氧化石墨烯,活性炭,凹凸棒土,纳米氧化锌,过硫酸铵,稀盐酸,丙烯酰胺,灰钙粉,纳米硅酸盐,去离子水组成的催化剂以及由氢氧化钾,氢氧化锌,聚酞菁钴,氧化铁组成的活性助剂。
(4)继续加热至100℃-200℃进行反应,环境压力控制在1-1.5MPa。
(5)降温回收脱硫后的油品。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能够使参与脱硫反应的劣质油品充分与催化剂以及活性助剂进行反应,使脱硫反应稳定而高效地进行,本发明方法还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减少废活性助剂的排放与处理,既节约成本,也利于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劣质原料油非加氢脱硫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实现:
(1)将待脱硫劣质原料油进行加热至40℃-60℃,同时进行不间断搅拌;
(2)同时往经过预加热的原料油中加入由氧化石墨烯,活性炭,凹凸棒土,纳米氧化锌,过硫酸铵,稀盐酸,丙烯酰胺,灰钙粉,纳米硅酸盐,去离子水组成的催化剂以及由氢氧化钾,氢氧化锌,聚酞菁钴,氧化铁组成的活性助剂。
(4)继续加热至100℃-200℃进行反应,环境压力控制在1-1.5MPa。
(5)降温回收脱硫后的油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欧美中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欧美中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35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