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艇快速自动捕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01437.3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1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韦雪波;张静;马庚富;艾春明;邓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3/00 | 分类号: | B63B23/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曙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1 | 代理人: | 吴方圆 |
地址: | 543003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弹簧 捕捉杆 缓冲架 小艇 套管 缓冲轴 盖板 止动 轴套 轴头 捕捉装置 快速自动 轴向冲击力 螺钉固定 有效传递 周向旋转 自动复位 下挂钩 回弹 减小 冲击力 磨损 转动 穿过 挂钩 回收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艇快速自动捕捉装置,包括缓冲架、缓冲轴、轴头、捕捉杆、缓冲弹簧、止动轴套、套管和盖板;所述缓冲轴的一端穿过缓冲架并通过螺钉固定在止动轴套上,缓冲轴的另一端与轴头固定连接,所述轴头还与捕捉杆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设置在套管内,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缓冲架上,套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盖板,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盖板上,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止动轴套上;本发明在回收小艇时通过缓冲架的转动,可自动调节捕捉杆高度,能够吸收小艇不同姿态下挂钩过程中的轴向冲击力并有效传递到缓冲弹簧上,并在冲击力消退后由于缓冲弹簧的回弹作用下自动复位;此外,捕捉杆本身可以周向旋转,能够有效减小挂钩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艇快速自动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式小艇自动捕捉机构用于舰船尾滑道式小艇收放中,当小艇完成任务后需要回收到母船时自动捕捉机构能很好的对需要回收的小艇进行有效的缓冲、捕捉及提升回收。传统的尾滑道式小艇收放中,当小艇利用自身动力冲上尾滑道后,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将绞车的钢丝绳与艇上的挂钩连接,然后再通过绞车完成小艇的提升,这种方式相对效率较低、危险性高,特别是在海况较高的情况下成功率低。
现有技术中已有部分关于小艇自动捕捉机构的研究,如公开号为20445281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机械式小艇自动捕捉机构”包括挂绳装置,挡板及缓冲装置,滑车组件及导轨;挡板及缓冲装置包括:挡板、滑块部件、滑槽、弹簧缸、活塞杆、固定座;挡板位于滑车车体中部,缓冲装置位于挡板后方滑车车体内部,缓冲装置内部装有左右两个弹簧缸、固定座以及滑槽和滑块,固定坐位于弹簧缸尾部用于固定弹簧缸;滑块接受来自小艇的撞击力,通过活塞杆传递给弹簧缸内的弹簧,从而起到吸收小艇撞击力的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现有技术中小艇自动捕捉机构的核心在于依靠弹簧缓冲吸收轴向的小艇撞击力,但弹簧在压缩后会产生径向形变,缓冲效果变劣,并且该装置也无法处理高海时小艇在不同姿态下挂钩过程中带来的不同方向的轴向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小艇快速自动捕捉装置,通过自动调节捕捉杆的高度来捕捉艇钩并完成挂钩,解决了高海况下小艇姿态变化时挂钩过程中不同方向的轴向冲击。同时弹簧缓冲吸收小艇轴向的撞击力时防止弹簧径向形变,而且通过捕捉杆的转动减少捕捉小艇挂钩时与挂钩的碰撞磨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艇快速自动捕捉装置,包括:缓冲架、缓冲轴、轴头、捕捉杆、缓冲弹簧、止动轴套、套管和盖板;所述缓冲轴的一端穿过缓冲架并通过螺钉固定在止动轴套上,缓冲轴的另一端与轴头固定连接,所述轴头还与捕捉杆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设置在套管内,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在缓冲架上,套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盖板,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盖板上,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止动轴套上;当捕捉杆受到小艇的轴向冲击力时,冲击力会通过缓冲轴使缓冲弹簧压缩,以减轻直接轴向冲击,轴向冲击力消退后缓冲弹簧回弹,缓冲轴在止动轴套的限位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此外,小艇快速自动捕捉装置还包括:销轴、滚动轴承和复位弹簧,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缓冲架上,滚动轴承的内圈与销轴的一端固定,所述销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母船的滑架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缓冲架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母船的滑架上;由于高海况下小艇在上冲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姿态,在受到不同方向的轴向冲击力时,由于滚动轴承的设置,缓冲架在冲击力作用下绕销轴旋转,复位弹簧受到形变,自动调节捕捉杆的高度,确保顺利捕捉小艇上的艇钩,同时将轴向冲击力有效传递到缓冲弹簧上;待冲击消退后,复位弹簧回弹使缓冲架绕销轴旋转复位,实现了小艇快速自动捕捉装置对于不同姿态下的小艇冲击力均能有效的吸收以及自动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1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标
- 下一篇:船运易流态货物防流态化充气减饱和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