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和用于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01287.6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2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涛;陈亮;肖丽;刘冬妮;王磊;玄明花;陈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用于 检测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和用于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多个开关晶体管和至少一个检测线。基底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像素。多个开关晶体管位于非显示区域上。每个开关晶体管与像素阵列的一列像素电连接。该至少一个检测线位于非显示区域上。每个检测线与多个开关晶体管的部分电连接。每个检测线被配置为将接收的电平信号传输到与该检测线电连接的开关晶体管以使得像素阵列的与该开关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不发光,并在检测线断裂的情况下使得像素阵列的与该开关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发光以显示出相应颜色的亮线。本公开实现了检测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是否出现裂纹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用于显示装置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屏幕(或者称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的成功量产有利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而且由于柔性屏幕具有低功耗和可弯曲的特性,因而其成功量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未来,柔性屏幕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而广泛应用。OLED很薄,可以安装在塑料或金属箔片等柔性材料上。借助薄膜封装技术,并在面板背面粘贴保护膜,使得面板变得可弯曲。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在柔性屏幕的制造和搬运过程中经常执行将其弯曲等操作。在这些过程中,当柔性屏幕曲率半径过小,超过柔性屏幕的承受范围,该柔性屏幕会出现外层封装材料的断裂,因此在柔性屏幕的非显示区域出现了裂纹。这将导致内部电路的断裂开路,从而影响显示效果,造成OLED柔性屏幕的良率下降。
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从而可以检测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是否出现裂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像素;多个开关晶体管,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每个开关晶体管与所述像素阵列的一列像素电连接;以及至少一个检测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上,每个检测线与所述多个开关晶体管的部分开关晶体管电连接,其中,每个检测线被配置为将接收的电平信号传输到与该检测线电连接的开关晶体管以使得所述像素阵列的与该开关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不发光,以及在所述检测线断裂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像素阵列的与该开关晶体管电连接的像素发光以显示出相应颜色的亮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子区域;每个检测线包括弯曲部分,其中,每个弯曲部分在对应的子区域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开关晶体管包括:对应于红色像素的多个第一开关晶体管、对应于绿色像素的多个第二开关晶体管和对应于蓝色像素的多个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至少一个检测线包括:第一检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开关晶体管的一部分;第二检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开关晶体管的一部分;第三检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三开关晶体管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开关晶体管的一部分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一部分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像素阵列的对应列的红色像素,所述一部分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至开关信号线;所述第二检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二开关晶体管的一部分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一部分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像素阵列的对应列的绿色像素,所述一部分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开关信号线;所述第三检测线电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三开关晶体管的一部分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一部分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像素阵列的对应列的蓝色像素,所述一部分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至所述开关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检测线的每一个电连接至所述多个开关晶体管的一部分,其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线电连接的所有开关晶体管所对应的像素具有相同的发光颜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1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