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自保温剪力墙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01103.6 | 申请日: | 2018-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6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 发明(设计)人: | 蒋义;刘铁;周林根;陈静;何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6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层 轻石 剪力墙 钢筋 玻璃 单层双向 双层双向 自保温 预制 粉煤灰 保温效果 冷桥现象 连续级配 细度模数 重量份数 钢筋笼 减水剂 拉筋 纤维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自保温剪力墙,包括普通混凝土层和玻璃轻石混凝土层,所述普通混凝土层中设有双层双向钢筋,所述玻璃轻石混凝土层中设有单层双向钢筋,所述双层双向钢筋和单层双向钢筋通过U型筋和拉筋固定形成一钢筋笼;所述玻璃轻石混凝土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400‑650份、粉煤灰20‑60份、水120‑200份、减水剂1.5‑3.5份、纤维0.8‑3.2份、细度模数在3.0‑2.3的中砂620‑800份、5‑30mm连续级配的玻璃轻石250‑320份。该剪力墙保温效果好、厚度小、耐久性好、不会产生冷桥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预制自保温剪力墙。
背景技术
剪力墙具有能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优点,既能承重又能围护,因此在建筑领域内,通常对于整体强度要求较高的建筑,我们采用剪力墙结构。现有的剪力墙结构建筑,大多采用现场逐层立模浇筑,再施加外保温,此种方式施工难度大,耗时耗力,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剪力墙也逐渐采用预制剪力墙。
目前装配式保温剪力墙一般有两种,一是叠合剪力墙,采用桁架筋连接内叶板和外叶板,中间保温层采用后期填充的方式,这种剪力墙不仅保温效果差、施工复杂,而且桁架筋所在部位会形成冷桥,从而影响墙板整体性能;二是夹心保温剪力墙,即采用纤维连接件或钢连接件连接内、外叶板和中间保温层,但外叶板仅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容易脱落,耐久性差。而且这两种剪力墙的厚度均超过300mm,甚至高达400mm,大大占用了建筑面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厚度小、耐久性好、不会产生冷桥现象的预制自保温剪力墙。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自保温剪力墙,包括普通混凝土层和玻璃轻石混凝土层,所述普通混凝土层中设有双层双向钢筋,所述玻璃轻石混凝土层中设有单层双向钢筋,所述双层双向钢筋和单层双向钢筋通过U型筋和拉筋固定形成一钢筋笼;所述玻璃轻石混凝土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400-650份、粉煤灰20-60份、水120-200份、减水剂1.5-3.5份、纤维0.8-3.2份、细度模数在3.0-2.3的中砂620-800份、5-30mm连续级配的玻璃轻石250-320份。
优选的,所述普通混凝土层的底部设有灌浆套筒。
优选的,所述普通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0mm。
优选的,所述玻璃轻石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mm-100mm。
优选的,所述玻璃轻石混凝土层的导热系数小于0.03W/(m·K),强度达到Lc25以上,容重为1500Kg/m3。
优选的,所述的水泥为42.5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优选的,所述的纤维是聚丙烯短纤维,密度为0.9-0.93kg/m3,断裂强度为400MPa,断裂伸长率27.6%,弹性模量4660MPa。
优选的,所述的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16%-19%,固含量为14%-15%。
优选的,所述的玻璃轻石的筒压强度为0.5-1.0MPa,容重为150-200kg/m3,吸水率为9%-10%。
优选的,所述玻璃轻石混凝土层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配比,分别称取权利要求1中的各组分;将水泥、粉煤灰、碱水剂、纤维、中砂、玻璃轻石放入搅拌机中搅拌1-2min,然后加入水,继续搅拌3-5min。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预制自保温剪力墙由剪力墙和无机保温层组成,相较于传统的由内、外叶墙板和保温层组成的三明治式剪力墙,在构造上更加简单,施工工艺更加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1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