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脊线提取的鲟鱼快速统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00965.7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8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益平;吴正管;包文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智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73 | 分类号: | G06T7/73;G06T5/00;G06T5/3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邓青玲 |
地址: | 31510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提取 鲟鱼 快速 统计 方法 | ||
一种基于脊线提取的鲟鱼快速统计方法,步骤(1)、在养殖有鲟鱼的鱼池上部设置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包含整个鱼池的图像;步骤(2)、计算出鲟鱼脊线的平均长度;步骤(3)、图像进行预处理;步骤(4)、二值化处理;步骤(5)、细化处理;步骤(6)、重连断连的脊线,得到完整的鲟鱼脊线图;步骤(7)获取多个不同的连通域,统计鲟鱼脊线图相对应位置的每个连通域内的鲟鱼脊线长度,并计算出不同连通域内的鲟鱼总数,从而得到整个鱼池内的鲟鱼总数;步骤(8)、多次采集同一鱼池的图像,重复步骤(2)~(7),并计算出鱼池内鲟鱼总数的均值。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工清点中对鲟鱼造成的影响,安全可靠,方便快速地统计出鲟鱼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统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脊线提取的鲟鱼快速统计方法。
背景技术
鲟鱼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水产物种,人工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北、山东等地,目前产自中国的鱼子酱占世界20%以上。鲟鱼养殖工序繁多,盘点鲟鱼数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普遍采用了人工清点的方法,操作时间视养殖规模、作业人数而定。传统的人工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因连续作业产生疲劳,存在安全隐患。且人工清点属于主观行为,最终的资产数据不具客观性,容易造假,市场无法较好地评估公司产值,造成投资者的财产损失。
已有的生物盘点方法包括图像深度学习法、图像形态学法和红外传感器检测法等。这些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人数统计、医学血细胞计数、鱼苗计数等特定场景,其中红外传感器检测法适用于低黏连度、体积小的鱼苗或虾苗计数,且设备较为复杂;图像深度学习法和图像形态学法是基于图像处理的识别技术,取样方便,设备简易,识别算法对计数精度有较大的影响。
在鲟鱼养殖过程中,由于年龄或生长原因个体体积差异较大,鱼池形状不固定(尺寸、外形),属于群体养殖,而且游动的鲟鱼极易出现黏连现象,形态不固定。而采用深度学习则需要采集大量的识别样本,红外传感器检测法无法较好地处理黏连的个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识别精度高、速度快、安全可靠的基于脊线提取的鲟鱼快速统计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脊线提取的鲟鱼快速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养殖有鲟鱼的鱼池上部设置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包含整个鱼池的图像;
步骤(2)、根据步骤(1)获取的图像,计算出鲟鱼脊线的平均长度:在步骤(1) 中采集的图像中圈定出N1条独立无黏连的鲟鱼,然后滤除上述N1条独立无黏连的鲟鱼之外的其他信息,得到第一图像,再对第一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第二图像,根据第二图像计算出N1条独立无黏连的鲟鱼脊线的平均长度;其中,N1为正整数,N1≥3;
步骤(3)、对步骤(1)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在步骤(1)获取的图像中圈定出全部鲟鱼存在的有效区域,然后滤去无关的场景信息,得到第三图像;
步骤(4)、对第三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第四图像;
步骤(5)、对第四图像进行细化处理得到第五图像;
步骤(6)、在第五图像中设置搜索区域,对每个搜索区域内出现断连的脊线进行重连,得到鲟鱼脊线图;
步骤(7)、根据第四图像获取多个不同的连通域,统计步骤(6)中鲟鱼脊线图相对应位置的每个连通域内的鲟鱼脊线长度,并计算出不同连通域内的鲟鱼总数,从而得到整个鱼池内的鲟鱼总数,其中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智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智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0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