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00752.4 | 申请日: | 2018-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2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洛特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C22C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石墨烯 金属复合 石墨烯 多孔材料 分散液 混合液 制备 蒸馏水 醋酸乙烯共聚物 氧化石墨烯溶液 冷冻干燥机 气氛管式炉 超声分散 搅拌反应 真空模式 氯化铁 硝酸锰 磷酸 乙醇 挥发 放入 液氮 煅烧 加热 乙烯 冷冻 运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加入蒸馏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制成分散液,所得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6‑10mg/mL;将所述分散液放入液氮中冷冻至固体,迅速放到冷冻干燥机中,在1000‑1200kw功率下,真空模式下运作8‑12h,待液体完全挥发,即可得到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将氯化铁、硝酸锰和磷酸钨加入乙醇中,搅拌10‑30min后,加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在温度80‑100℃下继续搅拌反应30‑50min,得混合液;将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加入步骤S3所述混合液中,N 2气氛管式炉中,以加热速率为3‑5℃/min升温至650‑800℃,煅烧2‑4h,制得石墨烯金属复合新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新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与石墨单原子层一样以sp2杂化轨道成键,并有如下的特点: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其中3个电子生成sp2键,即每个碳原子都贡献一个位于pz轨道上的未成键电子,近邻原子的pz轨道与平面成垂直方向可形成π键,新形成的π键呈半填满状态。研究证实,石墨烯中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每两个相邻碳原子间的键长为1.42×10-10米,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除了σ键与其他碳原子链接成六角环的蜂窝式层状结构外,每个碳原子的垂直于层平面的pz轨道可以形成贯穿全层的多原子的大π键(与苯环类似),因而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光学性能。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将金属负载于片状的石墨烯上,而这样的石墨烯属于二维材料,混料不均匀,易群聚,从而降低表面积,应用范围较小,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只能负载于片状石墨烯的表面,没有较多的负载点,从而用于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较少,难以直接压制成型。此外,虽然现如今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负载到具有高电子电导率的碳材料骨架上,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从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但是,即使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负载在碳材料上,其体积膨胀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大电流和较长循环周期下,仍表现较明显的容量衰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石墨烯复合材料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形成三维立体状结构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产品均匀性好,韧性和强度较高,可直接压制成型,体积膨胀率小、容量衰减程度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墨烯金属复合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氧化石墨烯加入蒸馏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制成分散液,所得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6-10mg/mL;
S2:将步骤S1中所述分散液放入液氮中冷冻至固体,迅速放到冷冻干燥机中,在1000-1200kw功率下,真空模式下运作8-12h,待液体完全挥发,即可得到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
S3:将5-9份氯化铁、8-12份硝酸锰和7-13份磷酸钨加入40-50份乙醇中,搅拌10-30min后,加入6-1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在温度80-100℃下继续搅拌反应30-50min,得混合液;
S4:将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多孔材料加入步骤S3所述混合液中,N 2气氛管式炉中,以加热速率为3-5℃/min升温至650-800℃,煅烧2-4h,制得石墨烯金属复合新材料。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浓度为8mg/mL。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在1100kw功率下,真空模式下运作10h。
优选的,步骤S3中将7份氯化铁、10份硝酸锰和9份磷酸钨加入45份乙醇中,搅拌18min。
优选的,步骤S3中加入8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在温度90℃下继续搅拌反应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洛特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洛特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0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分子探测膜
- 下一篇:一种氨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