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修正型桥面裂缝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00295.9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5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君;于晓贺;钱军;邓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君荣迅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26 | 分类号: | G01B7/26;G01B7/02;G01S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面裂缝 检测设备 修正型 养护 无线传输模块 便于携带 变化差异 裂缝位置 人力成本 实时定位 实时检测 遥控设备 远程控制 智能 电磁波 检测 导出 桥面 裂缝 修补 测量 强弱 发送 记录 桥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修正型桥面裂缝检测设备,在桥面裂缝的检测过程中可实时检测桥面裂缝的位置深度和宽度,使用GPS定位器对桥面裂缝位置进行定位记录,根据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弱和时间的变化差异来计算裂缝的深度值和宽度值,并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USB接口将数据实时导出,便于检测人员能够实时得到桥面情况,及时对桥面裂缝进行修补及养护。与其他测量方式相比,该设备具有准确、高效、人力成本、便于携带等优势。同时,可利用GPS定位器对裂缝位置进行实时定位,利用遥控设备远程控制该设备的运行和停止,并将测量结果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至其他设备,方便对桥梁进行养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智能修正型桥面裂缝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桥面裂缝几乎在所有桥梁工程中均存在,是桥梁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造成桥面出现裂缝是由于诸多因素工程作用产生的。桥面裂缝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裂缝方向大多沿横桥方向,顺桥向较少;施工后初期桥面裂缝少,后期裂缝出现较多;行车便道出现裂缝较多。桥面裂缝不仅会影响桥梁的美观特性、降低桥面平整度,而且会影响该桥的使用寿命。当桥面出现裂缝,若不及时进行处理,裂缝可能会贯穿桥梁内部,对桥梁的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在长时间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导致桥面裂缝宽度和深度越来越大,如此循环,最终缩减桥梁寿命,甚至引发严重的桥梁事故。随着我国桥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桥面的养护及维修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因此,为了防止交通安全受到影响,需要及时对桥面裂缝进行维修养护,若能在裂缝出现的早期得到及时的修补处理,可以为后期桥梁的养护工作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进行桥面裂缝检测刻不容缓。
桥面裂缝检测数据是桥梁耐久性评估的重要参考之一,能够为养护部门提供有效依据,进而保障工程安全与行车效率。在实际工程中,传统桥梁检测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比如人工检测法和钻孔检测法。人工检测法虽然检测方式便利,但人为主观影响较大;钻孔检测法对桥梁结构有较大的损害。因此,涌现了许多桥梁常规无损检测方式,比如:染料着色探伤检测,声发射检测、超声检测、红外检测等,但这些检测方法依旧存在许多不足。染料着色探伤检测方法因精确度较低,检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声发射检测在实际检测中易受环境噪音的影响,不适合重复性检测;超声检测不易判断检测裂缝结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判断;使用红外检测对裂缝定位困难,易受环境影响。
伴随着桥梁的高速发展,进行快速桥面裂缝检测、高效识别桥面裂缝深度和宽度并及时对桥面进行养护是提升桥梁服务质量、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基于上述检测系统的不完备,现阶段急需要一种自动化、高效通用、便携的智能修正型桥面裂缝检测设备,准确检测桥面裂缝的深度和宽度,提高桥面裂缝损伤检测效率,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加强检测数据的标准化建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利用一种智能修正型桥面裂缝检测设备,采用探地雷达技术,使用电磁波对桥面裂缝的深度和宽度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外壳、一个电磁波传感器、一个无线传输模块、四个电机驱动模块、一个GPS定位器、两个减震弹簧、一个无线遥控模块、一个处理器、电源和控制电路和开关组成。
所述设备外壳前部设有开关和USB接口;所述外壳底板设有电磁波传感器;所述无线遥控模块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后端;所述减震弹簧位于所述外壳两侧;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四个电机驱动模块分别位于所述外壳首部和尾部的两侧;所述GPS定位器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处理器、电源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滚轮、设置在滚轮上的直流电机、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机上的驱动电路;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包括无线信号接收线、设置在所述信号接收线上的无线传输电路;所述无线遥控模块包括无线遥控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君荣迅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君荣迅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002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