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抗侧滚扭杆端部发生电偶腐蚀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9668.5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9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松;邹敏佳;罗燕;李鹏;陶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38 | 分类号: | B61F5/38;B61F5/50;B05D3/00;B05D3/02;B05D7/14 |
代理公司: | 31251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法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杆 扭杆轴承 电偶 抗侧滚扭杆 主密封圈 腐蚀 检修 抗侧滚扭杆装置 喷涂涂层 锈蚀现象 报废率 贴合面 主密封 绕开 外周 紧贴 密封 圈套 组装 制约 | ||
1.一种防止抗侧滚扭杆端部发生电偶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在扭杆端部的外周面上喷涂涂层,使得涂层位于扭杆端部与扭杆轴承之间的位置以及在扭杆的扭杆端面与扭杆轴承端面之间设置主密封圈,组装时,先将主密封圈套接在扭杆的扭杆端面上,再将扭杆端部插入到扭杆轴承中,在插入的过程中,利用扭杆轴承的端面将主密封圈压紧贴合在扭杆的扭杆端面上,使得在扭杆轴承端面上形成一个密封的贴合面,从而防止电偶腐蚀的发生;
主密封圈包括中空的圆锥台状圈体、设置在圆锥台状圈体小头端部上的外翻凸出圈体和设置在圆锥台状圈体大头端部上的水平延伸圈体;
当扭杆端部插入到扭杆轴承时,利用扭杆轴承的端面与主密封圈的外翻凸出圈体相接触,在扭杆端部插入的过程中,主密封圈的外翻凸出圈体受力而逐渐向后压缩,并始终与扭杆轴承的端面贴合,最终利用扭杆轴承的端面将主密封圈的外翻凸出圈体压紧在扭杆端面上形成密封,阻止外部电解质进入到扭杆轴承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抗侧滚扭杆端部发生电偶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扭杆轴承端面设置成倒角状;当扭杆端部插入到扭杆轴承后,利用靠近扭杆端部的倒角状扭杆轴承端面处将主密封圈的外翻凸出圈体压紧在扭杆端面上形成一次密封结构,利用远离扭杆端部的倒角状扭杆轴承端面处将主密封圈的水平延伸圈体压紧在扭杆端面上形成二次密封结构,从而通过一次密封结构和二次密封结构能阻止外部电解质进入到扭杆轴承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抗侧滚扭杆端部发生电偶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远离主密封圈的扭杆与扭转臂之间的花键配合端面上涂抹一整圈的密封胶,从而利用密封胶将扭杆与扭转臂之间的花键配合缝隙完全覆盖,阻止外部电解质进入到扭杆轴承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抗侧滚扭杆端部发生电偶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密封胶的步骤为:a、涂胶区域清洁处理;b、密封胶检查;c、在涂胶区域涂抹密封胶;d、将已涂抹好的密封胶整平;e、对密封胶进行固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抗侧滚扭杆端部发生电偶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主密封圈的水平延伸圈体一端外露于扭杆外周面,当组装完成后,使得水平延伸圈体外露的一端遮挡在位于靠近主密封圈一侧的扭杆与扭转臂之间的花键配合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抗侧滚扭杆端部发生电偶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座组成与扭转臂端面之间且位于主密封圈的外围位置处设置有副密封圈,通过轴承座组成、副密封圈和扭转臂端面之间形成辅助密封结构进一步阻止外部电解质进入到扭杆轴承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96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