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797425.8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7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冯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学文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K9/48;A61P9/00;A61P9/06;A61P9/10;A61P7/02;A61K35/6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组合物 心脏病 治疗 制备 安全无毒副作用 有效成分利用率 麦冬 地黄 冷冻破壁 心脏功能 治疗效果 破壁机 治愈率 赤芍 川芎 丹参 地龙 黄芩 煎煮 原药 中药材 药材 细胞 保留 | ||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川芎、丹参、麦冬、赤芍、地龙、黄芩、地黄和石菖圃。该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效果好,有效成分利用率高,各原料之间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能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采用冷冻破壁粉碎法制备,使得药材不经过高温的煎煮,大大保留了原药的有效成份;其次采用破壁机进行粉碎,使得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大节省了中药材的用量,增加了药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病是一类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具体病种很多。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在内科疾病中属常见病,最为多见,危害极大。心脏病病因复杂,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病已经成为我国诸多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且西医目前并无特异性治疗药物,西药虽然短时间内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西药毒副作用大,疗效单一,治标不治本,并且费用昂贵;现有的中药组合物适用范围窄,大部分中药采用煎煮的方法,使得中药材中挥发性物质在高温的情况下挥发出去,有效成分利用率低,治疗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治疗效果好,有效成分利用率高,各原料之间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能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川芎、丹参、麦冬、赤芍、地龙、黄芩、地黄和石菖圃。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川芎0.5-0.8g、丹参0.5-15g、麦冬0.5-15g、赤芍0.5-10g、地龙10-12g、黄芩5-20g、地黄5-20g和石菖圃5-30g。
其中: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三七、当归或西洋参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组成如下:川芎0.5-0.8g、丹参0.5-15g、麦冬0.5-15g、赤芍0.5-10g、地龙10-12g、黄芩5-20g、地黄5-20g、石菖圃5-30g和三七0.1-5g。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组成如下:川芎0.5-0.8g、丹参0.5-15g、麦冬0.5-15g、赤芍0.5-10g、地龙10-12g、黄芩5-20g、地黄5-20g、石菖圃5-30g和当归2-30g。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组成如下:川芎0.5-0.8g、丹参0.5-15g、麦冬0.5-15g、赤芍0.5-10g、地龙10-12g、黄芩5-20g、地黄5-20g、石菖圃5-30g和西洋参0.3-15g。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冷冻破壁粉碎法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4℃-0℃温度下,将原料药采用破壁粉碎机粉碎至200-400目;
(2)将上述粉碎后的原料药按比例混合均匀,按照常规药物制剂方法制备成胶囊剂。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以下治疗范围:心脏病中的早搏、心绞痛、心悸、心慌;脑血栓后遗症引起的头痛、记忆减退、行走不便;抗血栓形成。
用药禁忌:脑溢血、高血压患者慎用;忌空腹服用。
用量: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制剂根据病人体重情况服用:
体重<50Kg 1-2粒/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学文,未经冯学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74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