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微藻中提取单半乳糖二酰基甘油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96922.6 | 申请日: | 2018-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 发明(设计)人: | 薛松;姜君鹏;曹旭鹏;陆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H1/08 | 分类号: | C07H1/08;C07H15/06 |
| 代理公司: | 21002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驰 |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藻 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 生物质综合利用 二酰基甘油 规模化生产 硅胶层析柱 石墨化碳层 柱层析分离 油脂分离 半乳糖 高纯度 组合色 色素 粗品 脱除 藻粉 制备 加工 | ||
1.一种从微藻中提取单半乳糖二酰基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无水乙醇加入到破碎预处理后的藻粉中,提取油脂;提取油脂经乙醇复溶后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用洗脱溶剂洗脱获得脱色油脂;脱色油脂经硅胶柱分离,获得MGDG粗品;MGDG粗品经石墨化碳柱脱色后获得MGDG纯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藻粉的预处理方式可以是超声破碎或者球磨破碎,或者也可以是研磨破碎或搅拌破碎,使藻细胞壁破碎。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微藻中油脂的条件为,无水乙醇与藻粉的体积质量比(mL/g)为5~10:1,提取温度为60~70℃,提取时间为2~4小时。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为苯乙烯基大孔吸附树脂。
5.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孔树脂与油脂的质量比为40:1~3。洗脱溶剂为无水乙醇。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硅胶柱分离所采用的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5:1,v/v),分离所用硅胶为200~300目,上样所用硅胶为100~200目;具体为:洗脱样品用正己烷:乙醇5:1(v/v)复溶,与硅胶(100~200目)混合拌样,待溶剂挥发后,加入到预装的硅胶柱(200~300目)中;用正己烷:乙醇5:1(v/v)洗脱样品,得洗脱组分浓缩。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墨化碳柱分离所采用的流动相为氯仿;具体为:粗品用氯仿复溶后加入到石墨化碳的玻璃层析柱中,用氯仿洗脱,直至流出氯仿为无色,收集洗脱组分。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大孔吸附树脂需要经过预处理;预处理的方式为:取树脂2~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将树脂加入到无水乙醇中浸泡,于真空抽气装置中抽去树脂中空气;抽真空完全后,放尽无水乙醇;重复操作,直至流出的无水乙醇无色为止。将树脂浸泡在无水乙醇中浸泡18~24小时后才可以上样。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后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再次活化及预处理,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色素后采用2~3倍体积氯仿洗脱,重复操作,直至氯仿无色为止;然后加入2~3倍体积的0.3~0.8M NaOH溶液,然后用质量浓度2~5%盐酸中和至中性;最后用2~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浸泡,剩余操作与预处理相同,然后可以上样应用。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藻粉可以是以螺旋藻为代表的蓝藻、或者以微拟球藻或小球藻为代表的真核微藻,但不局限于上述种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69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