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6571.9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0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奂箴;黄宗伟;郑惠文;林水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5/042 | 分类号: | H01S5/04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兰;孙志湧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驱动 电路 | ||
一种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包含:电源转换电路、误差放大电路、取样维持电路、负载电流产生电路及前馈电容。于非使能阶段时,反馈信号经由取样维持电路而与第二参考电压彼此电连接且与负载节点彼此断开,由此,于非使能阶段转使能阶段的转折时点时,前馈电容取样一取样电压。于使能阶段时,反馈信号经由取样维持电路而与第二参考电压彼此断开且与负载节点彼此耦接,通过前馈电容维持取样电压,使得于转折时点之后的预设电流上升时间内,反馈信号与第一参考电压具有足够大的差值,使得负载电流在预设电流上升时间内上升以达到第一电流位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驱动电路,特别是指一种通过取样维持电路提升发光元件驱动电路的负载瞬时反应(load-transient response),由此使得负载电流可在预设电流上升时间内快速上升,以达到目标的电流位准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标出现有技术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2标出现有技术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的操作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在现有技术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100中,当发光元件驱动电路100处于非使能阶段时(意即,使能信号EN为低位准时),负载电流iLOAD的位准为零,而此时,现有技术的反馈信号FB处于一个很高的电压位准(例如但不限于可为1.6V),且对应的误差放大信号COMP例如为零。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此参考电压VREF被设定为一个很低的电压位准(例如但不限于可为0.2V)。因此,如图2所示,当现有技术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100于非使能阶段转为使能阶段(意即,使能信号EN由低位准转为高位准时)的一转折时点Ts时,反馈信号FB必须从原本很高的电压位准(例如但不限于可为1.6V)降低至一个很低的电压位准(例如但不限于可为0.2V),因此,在转折时点Ts之后的一段时间T1内,误差放大电路13仍未转换状态,也就是,其对应的误差放大信号COMP仍然保持为零,因此,电源转换电路12仍然无法转换电源VIN以提供负载电流iLOAD,如图所示,在时间T1内,负载电流iLOAD将无法快速的上升至一目标的电流位准Ip。这是现有技术的一大缺点。在时间T1内,负载电流iLOAD仅能从电容C2汲取电流,然而,这样的电流位准仍是很低(如图2所示的时间T1内的负载电流Iload的波形图)。
此外,现有技术中,负载电流iLOAD相关于反馈信号FB的位准,因此,现有技术的另一大缺点是:当反馈信号FB下降到比参考电压VREF(例如但不限于可为0.2V)的位准还低时,由于过度上冲(overshoot)效应,反馈信号FB可能会低至例如但不限于0.1V,由于负载电流iLOAD相关于反馈信号FB的位准,因此,过低的反馈信号FB位准,也会造成负载电流iLOAD无法快速到达其目标的电流位准Ip,其中目标的电流位准Ip例如为对应于反馈信号FB为0.2V时的负载电流位准。
本发明即是针对上述课题而提出一种发光元件驱动电路,通过取样维持电路提升发光元件驱动电路的负载瞬时反应(load-transient response),由此使得负载电流在预设电流上升时间内可快速上升以达到目标的电流位准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65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水离子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