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计有辅助注浆功能的局部降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6271.0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平;施圣贤;韩焱;彭伟;张今虎;王潘;韩贝;姚程;吕桂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1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计 辅助 功能 局部 排水系统 | ||
1.一种设计有辅助注浆功能的局部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坑(1)、辅助排水注浆装置(2)、水泵(3)和过滤组件(4);
所述集水坑(1)包括砖胎模(101)、C15混凝土垫层(102)、卵石滤水层(103)和φ50PVC过水孔(104),所述集水坑(1)尺寸为800×800×1000mm,所述集水坑(1)底部铺设有厚度为50mm的C15混凝土垫层(102),所述集水坑(1)内部侧壁砌筑有砖胎模(101),所述砖胎模(101)表面不抹灰,所述砖胎模(101)内部等距离埋设有φ50PVC过水孔(104),所述φ50PVC过水孔(104)之间的间距为300mm,所述砖胎模(101)外部填充有卵石滤水层(103);
所述集水坑(1)内部填充有卵石,卵石的填充在防水施工之前,所述集水坑(1)上方安装有辅助排水注浆装置(2),所述辅助排水注浆装置(2)边部与集水坑(1)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00mm;
所述辅助排水注浆装置(2)包括钢制面板(201)、φ100钢管(202)、φ50钢管(203)、第一止水环(204)、止水法兰(205)、第一圆孔(206)、第二圆孔(207)和第二止水环(208);
所述钢制面板(201)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一圆孔(206),所述第一圆孔(206)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孔(207),所述第一圆孔(206)直径为100mm,所述第一圆孔(206)上方焊接有φ100钢管(202),所述第二圆孔位于距离所述集水坑(1)边缘50mm处,所述第二圆孔(207)直径为50mm,所述第二圆孔(207)上方焊接有φ50钢管(203);
所述φ100钢管(202)和φ50钢管(203)的长度均小于1000mm,所述φ100钢管(202)和φ50钢管(203)顶部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安装有止水法兰(205),所述φ100钢管(202)和φ50钢管(203)底端外侧均焊接有第一止水环(204),所述第一止水环(204)与钢制面板(201)之间的距离为250mm,所述φ100钢管(202)和φ50钢管(203)中部外侧均焊接有第二止水环(208),所述第一止水环(204)与第二止水环(208)之间的距离为250-500mm,所述第一止水环(204)和第二止水环(208)均为一种薄钢板;
所述水泵(3)根据水量选择潜水泵或自吸泵,排水管从辅助排水注浆装置(2)的φ100钢管(202)中伸出,所述水泵(3)持续抽水,所述φ50钢管(203)可自然补充空气,所述集水坑(1)内部气压保持平衡,筏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停止抽水,将注浆管通过辅助排水注浆装置(2)的φ100钢管(202)伸入集水坑(1)内部,进行注浆封闭,所述φ50钢管(203)可排出集水坑(1)内部的空气和积水,并可兼作溢流孔和观察孔,保证注浆质量;
所述水泵(3)下方安装有过滤组件(4),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支撑箱(401)、加强钢丝网(402)、过滤网(403)、进水口(404)、排泥口(405)和分泥台(406),所述支撑箱(401)顶端焊接有加强钢丝网(402),所述加强钢丝网(402)上表面贴合有过滤网(403),所述支撑箱(401)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404),所述进水口(404)下方开设有排泥口(405),所述加强钢丝网(402)下方安装有分泥台(406),在安装水泵(3)之前,对过滤组件(4)进行安装,所述水泵(3)与过滤组件(4)之间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计有辅助注浆功能的局部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法兰(205)在注浆封闭和注浆料干燥后安装,所述止水法兰(205)紧固后对止水法兰(205)进行焊接加固,进行第二次浇筑筏板混凝土,将该系统埋在筏板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62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