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796226.5 | 申请日: | 2018-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华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75/04;C09D7/61 |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程方柳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复合涂层 陶瓷粉 碳纤维增强体 聚氨酯 脆性 二乙烯三胺 硅烷偶联剂 环氧结构胶 活性添加剂 耐磨性 复合涂层 使用寿命 双酚A型 胶黏剂 碳化硅 粘结剂 重量计 制备 中温 固化 | ||
一种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双酚A型中温环氧结构胶6~20份、陶瓷粉6~10份、二乙烯三胺3~6份、活性添加剂6~12份、硅烷偶联剂1~3份、碳纤维增强体2~8份、碳化硅10~20份、粘结剂2~6份、聚氨酯1~5份;在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中加入了陶瓷粉,陶瓷粉可以增加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从而延长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的使用寿命,聚氨酯和碳纤维增强体的加入提高了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的韧性,改善了胶黏剂固化后的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
然而传统的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由于组成成分比较简单,导致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一般,在长时间使用过后,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很容易由于磨损而发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双酚A型中温环氧结构胶6~20份、陶瓷粉6~10份、二乙烯三胺3~6份、活性添加剂6~12份、硅烷偶联剂1~3份、碳纤维增强体2~8份、碳化硅10~20份、粘结剂2~6份、聚氨酯1~5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双酚A型中温环氧结构胶10~16份、陶瓷粉7~9份、二乙烯三胺4~6份、活性添加剂8~10份、硅烷偶联剂1~3份、碳纤维增强体4~6份、碳化硅14~16份、粘结剂3~5份、聚氨酯2~4份。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以重量计,包括以下原料:双酚A型中温环氧结构胶13份、陶瓷粉8份、二乙烯三胺4份、活性添加剂9份、硅烷偶联剂2份、碳纤维增强体5份、碳化硅15份、粘结剂4份、聚氨酯3份。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活性添加剂包括超细玻璃微珠、硅粉、超细陶瓷抛光微粉、粉煤灰和石膏粉,它们之间比例为1~3:2~5:1~3:1~2:0.1~0.3。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硅粉中的无定型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大于等于90%。
一种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双酚A型中温环氧结构胶与二乙烯三胺投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的时间为20~40min,得到第一混合体;
(2)向第一混合体中加入陶瓷粉、活性添加剂、硅烷偶联剂、碳纤维增强体、碳化硅、粘结剂和聚氨酯,然后通过搅拌机搅拌30~50min,得到第二混合体;
(3)将第二混合体涂敷在基体表面,压实后固化,从而得到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1)中搅拌机的转速为300-600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中加入了陶瓷粉,陶瓷粉可以增加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从而延长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的使用寿命,聚氨酯和碳纤维增强体的加入提高了高分子陶瓷复合涂层的韧性,改善了胶黏剂固化后的脆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796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